•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新而論中國經濟再出發]漫聊:"二線"城市也有"一線"享受 區域協調發展迎來"好時候"

2018-07-24 11:2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區域協調發展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面。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不僅在於精準施策,著力破解不平衡,補齊短板,還在於加強區域間合作,統籌發展,讓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面臨挑戰,更面臨難得的機遇。把握住發展大勢,順勢而為,逐步發力,挑戰就會轉化為機遇。 

  (策劃: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部;統籌:李焱 腳本:臧夢雅;製作:周梓蕓)

 

  場景一:由機場回家的路上

  兒子:咱們開車怎麼走這條路?

  爸爸:這是新修的橋,從這邊走更近。以前橋下的河水污染嚴重、污泥淤積、雜草叢生,現在不僅河水變清了,河岸邊還修建了防護欄杆、健身步道和沿河公園。

  媽媽:之前很多搬走的居民,看著環境變好了,又紛紛搬了回來。

  爸爸:現在咱們長江沿岸的城市,都講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像這樣的河道改造、公園建設的工程有很多,城市環境變得優美,老百姓過得也舒心。

  兒子:真沒想到!其實,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並不衝突。在發展的過程中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

  媽媽(打開手機):日子過得好,也要過得美。你看我朋友圈裏又有人曬森林公園的美景了,這些早就融入到咱們生活當中了。

  場景二:家中

  爸爸:聽説你要跳槽,有什麼打算嗎?

  兒子:對,我這次回家就是準備在老家找工作的。

  媽媽:我聽新聞裏面説,咱們家現在屬於“新一線”城市,未來發展前景特別好。你要是回家工作,工資水準不低,生活成本又不高,跟在大城市打拼差不了多少。

  兒子:現在年輕人在就業地域選擇上更趨理性,不再一味地追求“北上廣深”。

  媽媽:新聞裏都在説各地開始“搶人大戰”了!

  兒子:雖然我畢業後留在了北京工作,但是最近包括我在內的好多同學都在考慮回到家鄉,或者去一個有發展前景的二三線城市。

  爸爸:現在二三線城市為了吸引人才,就業落戶政策都有很大吸引力。

  兒子:是呀!聽説咱們這的大學生一畢業就能買房,政府還給補貼。我正好要幫我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朋友打聽購房政策呢!

  爸爸:購房租房可“打八折”優惠,本科年薪給保底,研究生畢業待遇肯定更好。

  媽媽:聽我們説了這麼多,下定決心回家工作了嗎?

  兒子:回家能生活得更好,當然要回來,“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呢!

  爸爸:明天是週末,我和你媽媽定好去逛博物館。你也一起去吧!

  兒子:好啊,看來“幸福指數”又要提高了!

  場景三:博物館

  兒子:你們平時放假不是都去公園逛逛嗎?怎麼今天來了博物館?

  爸爸:你工作忙都不知道吧,咱們這的博物館都上電視了。看了報道,我們就打算來看看。

  媽媽:對對,咱們家的博物館現在可是“網紅”!不僅在電視上,連網路上都是相關的內容。不信你可以自己刷刷看。

  兒子(打開手機):還真是,不用搜索就有很多推薦的。

  媽媽:現在修了直達博物館的地鐵,參觀博物館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排隊,直接在網上就能預訂,省事又方便。

  兒子:我還真不知道。上次逛博物館還是在北京,沒想到現在在家門口也能享受文化熏陶了。

  爸爸:我們雖然上了歲數,也要趕趕時髦,享受一下高雅的文化生活。大家都有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嘛!

  兒子:看來回家發展,真是正確的選擇。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