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財評論丨十看“中國經濟半年報”之五:看結構

2018-07-22 17:10:00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結構優化升級是一大亮點:從産業構成上看,上半年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3%、40.4%和54.3%,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産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比重分別提高0.2個和0.3個百分點。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回升,分別增長6.8%、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個和1.2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3.1%,大大快於全部投資的增長。

  7月21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系列評論“聚焦中國經濟半年報” 推出第五評——看結構。邀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入分析上半年中國經濟産業結構優化表現在哪?傳統産業改造升級變化在哪?推動高品質發展産業結構如何再優化?

  一、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表現在哪?

  王冠:從産業結構看 第三産業平穩較快發展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去年整個服務業的佔比是51.6%,上半年是54.3%,這本身就看到第三産業的增長,而第三産業的增長對於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5%,所以在這方面可以看到第三産業明顯成為了經濟中非常重要的引擎。

  張燕生:産業結構還有優化升級空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從産業結構上來看,還有進一步優化和升級的空間。我認為第二産業尤其是製造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大體應該保持在35%到40%左右,其他現代服務業大致上應該在54.3%以上,這是比較合理和協調的比例。

  張燕生:傳統産業 高能耗行業調結構也在發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我們發現中國這些重化工行業進入到一種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能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燃煤的發電廠,煤的清潔利用和能效的提高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像電解鋁過去被認為是傻大黑粗傳統重化工,如今在節能環保和能效方面也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

  王冠:內需旺盛 為進一步調結構提供更多空間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消費對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8.5%,旺盛的內需為我們未來進一步調結構提供了非常寶貴的騰挪空間。

  與此同時 工業生産結構優化 新動能增長較快

  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較快,比重上升。

  上半年,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9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0%,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

  裝備製造業同比增長9.2%,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5個百分點,佔比為32.5%,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比增長8.7%,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0個百分點,佔比為18.3%,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

  二、傳統産業如何做好改造升級的大文章?

  張燕生:員工素質、科技創新、品牌培育、融資支援解決傳統産業升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我們需要從幾個角度解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情況。第一就是員工素質,這會涉及到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的發展,工匠精神的培育。第二就是科技創新,除了大學,除了科研院所,除了企業的創新平臺,還需要創造更好的公共技術服務。第三就是品牌培育渠道的建設,以及融資的支撐。這些因素對於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是非常重要的。

  王冠:沒有夕陽産業 只有夕陽企業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沒有夕陽産業,只有夕陽企業。上半年第一産業,也就是傳統的農業,在GDP中比重為5.3%,但也有很大調結構和提升的空間。舉例來説,荷蘭的農業人口是幾十萬人,但它是全球第二大農業出口國。以色列的自然環境不突出,但以色列的農業是它三大創匯支柱産業之一。因此,我們各個産業在調結構和增強附加值的過程中,其實是有很大拓展空間的。

  三、推動高品質發展 産業結構如何再優化?

  張燕生:創新驅動 是結構轉換的根本動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結構轉換需要三個創新驅動力,一是科技技術創新,第二是體制創新,第三是文化創新,包括新的企業文化,新的需求文化,新的供給文化。很多傳統企業和傳統産業,在過去産品生産出來之後,不知道能不能賣掉,現在可以把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等應用到傳統企業,還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個性來進行定制産品,這樣一來傳統産業通過嫁接現代技術就變成了朝陽的産業和企業。

  王冠: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産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力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近期,進口汽車從整車到零配件關稅都大幅度下調,另外還降低了部分進口日用消費品最惠國稅率,涉及1449個稅目,這是“請進來”。還有一個“走出去”,當我們的民眾越來越多地走向海外,接觸到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之後,消費者就會從傳統的價格敏感性升級到品質敏感性,龐大的消費者會回過頭來刺激各個産業各個環節的轉型升級,結構會越來越優化。

[責任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