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進口強勁!彰顯中國經濟韌性增強

2018-07-20 15:33:00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4.9%,進口11.5%,進口增長是出口的兩倍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進出口相抵後,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26.7%。根據較早前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貨物貿易順差已經連續8個季度同比收窄。這一趨勢釋放出什麼信號?如何實現貿易的平衡發展?

  19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系列評論“聚焦中國經濟半年報”推出第三評 看平衡,邀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和財經評論員萬喆做客演播室,對此進行深入解析。

  順差持續收窄釋放什麼信號?

  趙萍:順差收窄 貨物貿易趨向平衡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平衡如果放在大的國際收支概念來看,更多指國際貿易平衡,是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間的平衡。在我們國家貨物貿易長期是順差的,而且規模非常大;但是服務貿易是逆差的,其實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綜合來看的話,中國整體的貿易是基本平衡的,但是今天我們提到26%以上這樣一個順差收窄的幅度,實際上也意味著長期貨物貿易的順差是在逐漸減少,而且減少這個幅度很大,就意味著貨物貿易的進出口正趨向平衡。

  萬喆:順差收窄是大勢所趨

  財經評論員 萬喆:進口比較強勁是一個主要原因,順差收窄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貿易收窄已經有8個季度了,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收窄的過程當中。這個當中有主動,也就是我們不斷在加大對外開放,尤其是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另一方面從2010年開始,實際上中國居民的收入已經達到了消費升級的一個臨界線之上,所以它是一個大勢所趨。

  進口是否還將持續強勁?

  趙萍:內生動力強勁 國內需求旺盛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進口的快速增長會保持一段時間,首先從政策指向來看,我們國家對於積極擴大進口的這個政策還有很多相關措施會進一步落地,比如説11月份進口博覽會的舉辦,那麼會進一步引導更多的商品進入到中國市場,就會使進口規模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來看國內消費升級,有很多高品質商品、特色優質産品,國內暫時無法滿足,因此還是需要大規模的進口。所以在未來發展階段,中國在積極擴大進口政策的支援下,進口規模會高速增長。這樣貿易平衡的趨勢會更加明顯,這也意味著我們國家經濟對於外貿倚重程度沒有以前那麼高,內生的動力會更加強勁,經濟的韌性會更好。

  萬喆:從進口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增強

  財經評論員 萬喆:增速比較快的商品,正好證明了我國整體經濟韌性比較強。這些商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石油和天然氣,它們可以算是上游商品,進口的增加實際上跟我國整體宏觀經濟、整體增速平穩、經濟比較有韌性有關,天然氣的增長,跟我國現在經濟增長當中要進行的轉型升級是有關係的,所以工業製造業都在一個回暖的過程當中。另外消費增長,比如化粧品增加100%,跟關稅減免也有非常大的關係,也説明瞭消費需求的升級。整體來説,外貿是國內經濟的一個窗口,可以看到我們的結構升級和經濟韌性是有表現的。

  貿易平衡發展意味著更高品質的出口

  趙萍:高附加值産品、新興市場成出口關鍵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出口高附加值佔比在不斷地提升,出口産品的利潤率也在不斷提升,這就意味著外貿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實際上出口的機電産品不只是整體數量增長比較快,其實面向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更快,比如印度在一季度的時候,自中國進口機電産品增幅高達20%以上,巴西自中國進口機電的産品數量增長也在20%以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強勢回暖,新型經濟體增長速度高達4.5%,發達經濟體今年的增速只有2.2%,因此面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進行市場多元化的探索,未來彌補對美出口損失可能性是很強的。

  萬喆:充分利用國際規則 推動經濟轉型

  財經評論員 萬喆:在産業和國家的結構上,我們實際上都要有一個新的平衡目標。過去我們靠的産品是一些低附加值産品,現在提升了,國家也要有新的貿易夥伴,從傳統的美國、歐盟、日本,到現在包括東盟、中東歐,甚至一些拉美國家,在上半年跟我們貿易增幅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貿易保護主義或者單邊主義全球盛行的時候,接下來,更多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國際規則,來推動全球的結構性和經濟轉型,包括貿易夥伴的多元化。

  趙萍:全球經濟回暖是根本原因 中國增長未來可期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整體上來説,中國進口會進一步增長,出口增長的前景也非常好。中國外貿抗壓能力強,未來增長是特別令人期待的。因為從整體國際經濟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強勢回暖,對於外貿出口來説會産生明顯的需求帶動,另一方面中國不僅僅是貿易大國,其實也是一個投資大國。我們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也在30%以上,對外投資的很多大項目,特別是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對於出口的機電設備,各種大型設備原材料的帶動作用也非常明顯,因此從總體上來看,我們未來外貿出口整體抗壓能力非常強,騰挪空間非常大,未來增長有很大的前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