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在行動】昔日“荒茅田”變成如今美麗的“花茂村”

2018-07-18 21:3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遵義7月18日消息(記者張佳琪)花茂村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東北部,原名“荒茅田”,有貧困荒蕪之意。近年來,花茂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後,村民們實現了脫貧致富。數據顯示,2017年花茂村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約200萬元。昔日的“荒茅田”變成了如今美麗的“花茂村”。 

     

  花茂村(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要想富 先修好返鄉創業致富之“路” 

  17日,記者走進了這座脫貧致富中的花茂村。顧名思義,“花茂村”寓意在於花繁葉茂,但曾經的村莊並不像今天這樣是一幅“風景畫”。

  曾經因為貧窮,花茂村只有唯一一條能通馬車的村道,落後的交通制約著這裡的發展。“2012年以前,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花茂村村委會主任彭龍芬告訴記者。

  為加速改善落後的狀態,村委會決定從改善癥結點——“交通”入手。最初修村路在上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進展順利,於是村委會決定進一步翻新村民住房。“2012年開始,村裏實施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開始變化。”彭龍芬表示。面貌一新的花茂村環境自此有了質的改善,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漸漸增多了。“依靠發展鄉村旅遊和現代農業,80%的外出務工人員、農民工都走上了返鄉創業致富之路,不僅使村裏發生了改變,還幫助花茂村漸漸擺脫了貧困。”

    

  花茂村(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發展一個産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計劃也正是在此契機下,由花茂村村支“兩委”制訂的。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做實做好“産業扶貧”這篇大文章成了花茂村的新方向。以紅色遊、田園遊、智慧遊為主導的鄉村旅遊産業也漸漸發展起來。

  村民王治強便是致富路上的受益者。改建自家院子,投資開起農家樂,如今王治強的“紅色之家”生意紅火,每天接待約200人,為村民提供了10多個就業崗位。在王治強的影響下,目前全村已發展農家樂28家,不僅建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成功引進了大型農業企業,解決了近千人的就業問題。

    

  花茂村(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村民紛紛端上“旅遊的飯碗” 

  近年來,花茂村統籌推進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齊步走,積極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的同時,也發展起了鄉村旅遊産業。遵義市楓香鎮黨委書記帥波告訴記者,“我們大力推進紅色遊、田園遊、智慧遊等為主導的鄉村旅遊産業,充分挖掘鄉村文化,使得村民紛紛端上了‘旅遊的飯碗’。”

  通過幾年的發展,花茂村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特色高效農業的有機融合,守住了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新路,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彭龍芬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花茂村時刻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旅文一體化。據統計,2017年,花茂村接待遊客數量達13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2500萬元。 

  對於接下來的鄉村建設,彭龍芬坦言,“我們要繼續做好生態這篇文章,保持天藍、地綠、水清,依託大旅遊實現農旅文融合、一二三産業融合、産業與生態融合、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畫卷。”

   

  花茂母氏陶藝館(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有了遊客中心 還通了WiFi 

  “讓老百姓的生産生活和花茂村的鄉村旅遊結合起來,使百姓真正增收致富,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帥波表示。

  走進花茂村先才陶藝館內,記者看到不少遊客正在製作陶藝作品。在店裏,店主母先才不停地穿梭其中,為店裏的遊客提供指導。

  “沒想到這老手藝還能再次煥發生機。”母先才是家中的第四代陶藝人,家族手藝已傳承有百餘年,因村裏貧窮,她的店也曾面臨關門歇業的窘境。但如今,在村委會的支援下,母先才的陶藝館的每年賣出的陶藝製品達2000多件。

  “這都得益於花茂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母先才表示,自2014年以來,花茂村搶抓“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的機遇,在全力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後,迎來了鄉村巨變。

    

  昔日的花茂村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花茂村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累計整合資金2.4億元,全面改善了村裏的水、電、路、訊、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成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遊客服務中心,核心區域還實現了免費WiFi和“天網工程”全覆蓋,既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又為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基礎。數據顯示,2017年花茂村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約200萬元。

  花茂村還積極引導農村住宅和居民點建設,以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墻、穿鬥枋七元素為基調,新改建黔北民居880棟,既保持了村莊傳統風貌,又結合了現代化元素,與青山綠水渾然天成,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村民也用這樣一首詩描述如今花茂村的變化:“鳥語催人醒,蛙鳴伴夢鄉。花叢蝶飛舞,蓮下魚歡暢。小河繞田野,青山披盛裝。雖不比蓬萊,仍可算一方。”

[責任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