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現全年增速6.5% 信心在哪?這三個“指標”説清楚了

2018-07-18 11:33:00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GDP增長6.8%,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從7月17日起,央視財經推出《聚焦中國經濟半年報》系列評論,開篇從6.8%這個數字説起:聚焦中國經濟半年報——看增長。

  7月17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7月份定時定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介紹上半年宏觀經濟運作情況。當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以及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經濟增長的新變化。

  上半年經濟增長6.8% 速度慢不慢?

  201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8%。其中,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

  王昌林: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實屬不易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現在GDP的量大了,80萬億元的6.8%,相當於以前GDP總量40萬億元到50萬億元的基礎上增長10%,所以這個數字在目前這個體量下不慢。另外,從世界來看也很高,很多國家,比如像日本,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進入中速增長的速度只有5%左右,我們比它們要高。第三,這個速度是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在我們國家進入爬坡過坎的情況下實現的。這樣的增速非常不容易,這為我們高品質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實現全年增速6.5% 信心在哪?

  王昌林:信心來自於強大的內需支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了6.8%,這為實現全年任務已經奠定了好的基礎。第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的經濟結構已經轉向了強大的內需支撐,而且潛力巨大。

  王昌林:信心來自於強大的內生動力和韌性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中國經濟強大的內生動力和韌性,為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提供了很好的支撐。中國GDP儘管總量已經很大,但是每人平均GDP還排在全球70位左右。我們的工業化也沒有完成,還有很大的空間。

  王昌林:信心來自於充足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50%多,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只有2.2億輛,如果按照發達國家水準算,至少應該在4億輛以上。另外還有健康需求等等,這些潛力都非常大,具有充足廣闊發展潛力和後勁,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要充滿信心。

  劉戈:中國經濟的轉型依然處在好的窗口期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按照現在能夠看到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雖然處在爬坡的轉型期比較累,但是它仍然處在一個窗口期。因為經濟如果出了問題,最後都會歸結到就業的問題。但現在服務業的工資在上漲,很多企業在招聘年輕員工時卻很困難。因為我們的人口結構在發生變化,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是生育的高峰,大概每年出生2500萬到2700萬人口,現在的就業人口出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和中期,這個階段年出生的人口大概在1600萬到1700萬人左右,這樣差不多有將近1000萬的就業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是工作機會,有人在建築工地上丟了工作,馬上又變成快遞小哥,這是一個重大的窗口期。即使中國經濟再經過一些風浪,可能也就是局部調整,這個窗口期是仍然存在的。

  中高速增長 含金量在哪?

  王昌林:結構優化 向服務化 高端化 低碳化 智慧化邁進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今年上半年高品質發展,實現了良好的開局。高品質發展階段的一些特徵正在顯現,集中表現在我們的結構在優化,産業結構向服務化、高端化、智慧化、集團化的發展。

  王昌林:內需驅動 為抵禦外部風險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從需求方面來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越來越牢固,另外,綠色GDP多了,天更藍了,環境更好了。

  王昌林: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在增長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在增強,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創辦的企業大量增加,這些都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動能,也提供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高品質發展核心就表現在效益在提高,就業處於多年來比較好的水準。

  劉戈:高品質發展不僅是發展高精尖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高品質發展也不僅僅等同於發展高精尖,消費升級、整個效率的提高,包括電子商務圍繞著網際網路所形成各種新的商業也非常重要。比如,有些工廠生産的高檔童車以前因為國內沒有市場,只能出口,現在很高級賣得很貴的向國外出口的童車,都已經進入到國內市場了。

  王昌林: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不是問題 而在於品質 效益 可持續性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總結起來講,如果沒有發生特別大的風險或者只要政策措施適當,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提高品質效益,提高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就像一個人跑步,不在於短期跑得有多快,而是要跑得遠,要有持續性,就像我們開車到了轉彎階段,要適當慢下來,換一個軌道練好內功,這樣我們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強。

  劉戈:中國經濟轉型的上半場表現不錯 下半場需要保持定力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如果拿一場球賽做比喻的話,中國經濟的轉型,上半場差不多告一段落,而且表現不錯,下半場則更需要定力。

  為什麼説上半場差不多告一段落,要看三個指標。一是過剩産能消化得差不多了,二是消費作為經濟的第一拉動力,比重越來越大了,三是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加,所以我認為它的上半場基本上結束了,而且非常漂亮。

  在下半場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保持的是定力。從企業層面來説,已經制定研發的投入和方向要堅持,從政府的角度來講,已經制定的産業政策不要有太大的變化,要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這個勢頭保持下去,下半場應該會有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