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普特會”並不預示著美俄關係融冰? 俄專家這樣解讀

2018-07-17 09:4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一場遲到的普特會”昨天終於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上演,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18個月以來第一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正式雙邊峰會。昨天的“一對一”會談開始時,視頻顯示特朗普與普京都神情嚴肅,甚至雙雙沉默,這反映出當前美俄關係是如何冰冷。兩人當天的私人會談持續130分鐘,超出計劃時間,但對於化解兩國目前的重大分歧——從敘利亞局勢到烏克蘭危機,從北約軍演到對俄制裁再到“俄干預美國大選”——仍遠遠不夠。

  “希望本次俄美峰會能使我們邁出擺脫當前雙邊關係危機的哪怕一小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5日對此次“普特會”成果表態謹慎。美媒稱,特朗普的團隊15日也紛紛出面降低各方期待。

  《莫斯科時報》16日題為“普特會並不預示著融冰”的文章採訪了多名俄羅斯學者。卡內基中心學者鮑諾夫認為,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美國的國內政治,美國是分裂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説一場被半數美國人憎恨的會面會帶來美俄關係正常化。俄政治分析家托洛斯基稱,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包括烏克蘭、敘利亞以及俄 “干預美國選舉”等問題上,都不願改變立場,“關係不可能在沒有協議的情況下得到改善”。俄《生意人報》16日稱,通過此次峰會,兩位總統將找到對話基調,並將其轉變為系統性對話,從而讓兩國有機會翻過“危機”一頁,開始減少對抗。

  俄美這樣的大國關係改善,民意支援必不可少。上周,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50%的人希望俄美關係改善。不過,認為特朗普“值得信賴”的只有16%。

  “交易之王”,美國NBCNEWS如此稱呼特朗普,但對此次峰會改善美俄關係卻不抱希望。報道稱,以往的外交政策記錄顯示,“交易之王”除了習慣於自己單方面宣佈勝利之外,沒有表現出達成交易的能力:G7峰會後他撤出聯合聲明,“金特會”並未保證朝鮮繼續棄核;北約峰會上宣佈其他國家同意增加軍費開支,但迅速被法國總統馬克龍“打臉”,在美墨邊界墻問題上也沒搞定國會。文章稱,兩黨的國家安全政策老手對特朗普是如此擔憂,怕他此次被普京擊敗,以至於乾脆祈禱這次會晤顆粒無收。

  英國廣播公司稱,“普特會”對世界“意義重大”,因為雙方從烏克蘭危機到敘利亞衝突等許多問題上都在進行對抗。日本《每日新聞》16日還聯想到美俄中大三角。報道稱,被歐美孤立的俄羅斯多年來選擇和中國走近,雙方在許多國際問題上相互配合,俄中走近曾在奧巴馬時期牽制了美國的對華政策。特朗普政府有意改善美俄關係,提議俄羅斯返回G7,不過美俄積怨太深,俄也不會輕易改變對華政策。

  【環球時報駐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蕭達 柳直 青木 李珍 環球時報 崔傑通 汪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