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接力十五載 藍圖繪新篇——“八八戰略”引領浙江高品質發展

2018-07-16 11:12: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八八戰略”實施十五週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浙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之一,以深化改革紀念改革,以擴大開放推動開放,全面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鐘靈毓秀、山海交融的浙江,是中華文明重要肇始地、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之一。大潮奔涌,千帆競發,這方水土哺育出了“敢為人先”的浙江精神。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十五年前,在總結浙江經濟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八八戰略”,這個著眼發展大格局、指引浙江改革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的宏圖大略煥然而生。

  2003年7月,浙江省委舉行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提出了面向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即“八八戰略”。

  “八八戰略”內涵豐富,主要包括: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準;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産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以“五大百億”工程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建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十五年間,浙江全省GDP和每人平均GDP增長均達到4倍以上;浙江完成了第三産業比重首超第二産業的關鍵性跨越;浙江大力推進政府效能建設,“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續領跑,“楓橋經驗”不斷創新升級……

  十五年間,發展成果遍及城鄉海島。“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杭州成為數字經濟重鎮,培育了一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企業;經濟後發地區麗水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站上發展新風口;原本孤懸東海的舟山,藉著大陸連島工程成為開放高地……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説,“八八戰略”是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是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定不移地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做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今天的浙江,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圍繞搶佔高品質發展戰略制高點,更加堅定了“發展現有優勢在哪、潛在優勢在哪、哪些優勢將失去、哪些優勢能再造、哪些優勢能培育”的“優勢論”。

  今天的浙江,“八八戰略”已成為發展的總鑰匙,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展開,用一張生動答卷,聯繫浙江實際,回答了在一個省域範圍內“怎麼發展、靠什麼發展、為了什麼而發展”的命題。

  放眼中國,“八八戰略”為新時代中國提供了浙江實踐,是新世紀“紅船精神”的自覺踐行。

  十五年來,包括“八八戰略”在內的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事關浙江乃至中國未來的永續發展大計,也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源頭。

  風至自靈動,策高當行遠。“八八戰略”在浙江實踐的十五年,正為到本世紀中葉前的“兩個十五年”,打開浙江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未來之門。

  久久為功續藍圖

  時光回溯到十五年前。2002年,浙江經濟增長12.6%,2003年達14.7%,成為增速最快的時期。

  然而,山越高越難爬,車越快越難開。曾一路高歌猛進的浙江率先遭遇到“成長的煩惱”:産業結構處於低層次,增長方式粗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生産要素供給日趨緊張;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市場經濟秩序不夠規範;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壓力加大……

  本世紀初的杭州淳安縣下姜村,曾流傳著“土廂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民謠,發展陷入尷尬的怪圈:一邊不堪忍受環境之差,一邊涸澤而漁破壞生態。“以前缺少掙錢門路,村民紛紛扛著斧頭上山,6000多畝林子不見了,群山成了瘌痢頭。40多座木炭窯同時開燒,整個村莊煙霧繚繞。”原村支書姜銀祥回憶説。

  下姜村的例子當年隨處可見。高增長背後,是不藍的天、不清的水、不綠的山,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被浙江幹部廣為引用,如何破解難題,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2003年7月,浙江省委舉行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了面向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即“八八戰略”。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而浙江省率先找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的短板,也率先找到了面向未來的優勢,提出了面向未來的舉措。”浙江省諮詢委三農發展部部長顧益康説。

  “八八戰略”精準把握住了省情國情與世情、優勢與短板、當下與長遠,將科學發展觀與省域實際有機結合,從全局的高度,以辯證的思維,構成了浙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佈局。

  “八八戰略”解決的是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繼而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大問題;解決的是浙江科學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命題;解決的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性問題;解決的是浙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守衛青山綠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關於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

  浙江安吉縣不少幹部群眾清晰記得,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調研時,得知村裏關閉礦區、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後高度評價説:“下決心關停礦山是高明之舉。”在這次調研中,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不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在隨後發表的《之江新語》中,習近平這樣闡釋:“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藍圖繪就,行動有方。

  十五年間,無論深化改革、全面開放、轉型升級、城鄉統籌,還是綠色發展、區域協調、環境優化、文化自信,歷屆省委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久久為功,接續奮鬥,持續推進“八八戰略”在浙江的生動實踐。

  持續深化經濟轉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畝産論英雄”,是對“綠色浙江”“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等的延續;“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十五年,成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源自機關效能建設,將“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2003年,浙西生態屏障、錢塘江源頭所在地衢州提出了生態市建設目標。15年間,衢州歷經六任黨委領導班子,但發展思路一以貫之,確保一江清水送下游,並未因崗位調整、班子換屆而改變或中斷。現在,長三角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落戶這裡。

  藍圖既定,就要矢志不移、久久為功。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産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就是一口打了15年的轉型發展深井。

  2003年起,浙江省著手提升傳統特色工業園區,推動産業向城鎮發展的交通要道位置集聚,打造環杭州灣産業鏈等三大産業帶。隨後推動産業集聚區建設,在發展現代産業集群的同時,推動産城融合。現已成為新的增長極的寧波杭州灣新區、杭州大江東等區域,就在這輪發展中走上歷史舞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浙江省各級幹部始終如一接續奮鬥,一步步展開,一項項分解,一件件落實,一年年見效。今日的安吉,竹海連綿,青山疊翠,溪流清澈,民居古樸,儼然一個全域大花園。而下姜村則山水如畫,晴耕雨讀,吸引著八方遊客,脫貧致富的大路越走越寬……

  浙江省省長袁家軍説,“八八戰略”蘊含著歷久彌新的“優勢論”“競爭力論”,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不斷提升浙江核心競爭力。

  回望藍圖,追撫初心,一個事關全局的發展脈絡清晰可循。從“美麗浙江”到“美麗中國”,從“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國”,從“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國”,從“海洋強省”到“海洋強國”……從浙江到中央,一系列戰略佈局、重大改革發展舉措及創新實踐理念一脈相承。以“八八戰略”為指引,浙江率先邁上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統籌推進促均衡

  “八八戰略”不謀一時、不為一事,而是為浙江發展留下了長遠性、全局性的擘畫,開啟的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的新境界。這本身就是很完整、系統、協調的科學體系,浙江省則是在系統、協調中不斷推進。

  “八八戰略”告訴人們:發展並不只有速度,還要協調、均衡。

  浙江15年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協調、均衡。

  2004年,浙江率先制定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十五年來,浙江把城鄉協調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一籌劃,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2017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縮小至2.05:1,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浙江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佔全國的一半。“海洋是浙江發展優勢所在,也是潛力所在,更是開放的前沿。”曾擔任過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的浙江省諮詢委副主任夏阿國説,當時省委提出“陸海一體”的協調發展理念,成立由省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時至今日,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的完成、寧波舟山港的發展、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批復、浙江自貿區的設立等,都是當年確定的重大項目和戰略目標,拉開了海洋強省的發展格局,為經略海洋奠定了堅實基礎。

  浙江實施的山海協作工程,到2018年一季度,累計實施特色産業合作項目3601個,到位資金2664億元。如今的浙江,山海協作已成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浙西南欠發達地區獲得了項目、資金和平臺,實現了加快發展;沿海地區獲得了要素、資源和空間,加快了轉型升級。

  十五年間,浙江不斷創新精準扶貧方式,持續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行動”等舉措,消除了農戶每人平均年純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自2017年7月,浙江針對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率先全面部署“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當年年底,全省69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中的5053個實現了“摘帽”。

  十五年來,浙江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交流與合作。距離上海市中心不足百公里的嘉善就是浙江主動接軌長三角的縮影,走出了“小縣城大開放”之路,全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之路越走越寬。

  “八八戰略”告訴人們:發展的整體觀就是全面系統可持續。

  “八八戰略”的核心要義就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注重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高度重視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胡堅説,“八八戰略”絕不是單打一的,而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並從體制機制、區域合作、特色産業、城鄉協調、生態環境、山海資源、環境保障、人文優勢等各個方面,對發展中的各種重大問題和舉措進行全面系統的思考與部署。

  作為一個科學的發展體系,“八八戰略”的八個優勢與八個舉措,是一個互為依託、互為促進、不可分割的有機體。例如,浙江省市場主體的培育、活力的迸發,就同機關效能建設有密切關係。

  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7年末,工商部門註冊登記市場主體達593.4萬戶,是全國最具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數字背後,是從“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浙江2018年“最多跑一次”清單提出:力爭年底前實現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一次辦結”,其中50%以上民生事項“一證通辦”。

  浙江省自2004年作出建設“平安浙江”的重大部署以來,每年都會頒發“平安鼎”,近年來還針對治水設立了“大禹鼎”。這兩尊鼎背後是各級幹部的“三張報表”:經濟報表連著百姓錢袋子和財政民生支出,平安報表關係著百姓生命財産安全,生態報表後面是可以游泳的河、可以暢快呼吸的空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成熟,必須依靠全面系統的改革和推進,必然是各領域的聯動和整合,從而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實踐證明,“八八戰略”就是這樣的一個科學體系的生動樣本。

  “八八戰略”提出後,浙江省委先後作出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建設法治浙江等決策部署,提出進一步完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向著“全科生”大步邁進。

  “八八戰略”告訴人們:要做到統籌兼顧,就要善於運用唯物辯證法認識和處理發展中的問題。

  十五年前的浙江,正處於發展轉型、體制轉軌、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在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時,往往面臨兩難選擇。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已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注重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這正是浙江在過去十五年間發展的重要特點。

  “兩山論”就是一個經典的辯證關係。人們在認識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係時,經過了“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不同階段,“兩山論”的提出,使生態賬和發展賬不再是對立矛盾,而是和諧統一,形成了發展的更高境界。如今漫步浙江,到處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鄉村星羅棋佈,綠色産業不斷崛起,綠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麗浙江、美好生活正在成為現實。黨的十九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又將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又如,“兩隻手”:手搖撥浪鼓叩開開放之門,“雞毛換糖”換出“世界超市”——從破冰市場經濟起步的義烏,得益於群眾首創和黨政有為這“兩隻手”的巧妙靈活運用,實現了“莫名其妙”的發展、“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如今的浙江,充分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形成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極大解放了生産力,“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不斷構建,政府甘當“店小二”,“最多跑一次”改革經驗走向全國。

  再如,“兩個市場”:浙江放眼看世界,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一步打開國內經濟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相得益彰的通道,從産品走出去到企業走出去,再到模式走出去,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高地。國際上,浙江出口從2002年的294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869億美元,年均增長16.4%,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佔全國出口的12.7%。國內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2年的3166億元增至2017年的2.4萬億元,年均增長14.6%。

  “兩字辯證法”不止如此。浙江大力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將存量與增量、立與破的辯證關係,用於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兩種所有制經濟互為推動、相得益彰,成為浙江發展的重要特點,民營經濟創造了全省55.6%的稅收、65.2%的生産總值、76.9%的外貿出口、80.4%的就業崗位,國有經濟不但總量跨上萬億台階,並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主導,形成了強勁的帶動力和有效的控制力。

  創新實踐再出發

  “八八戰略”實施十五週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浙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模範生,以深化改革紀念改革,以擴大開放推動開放,全面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

  2017年的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更加深刻地領會和把握“八八戰略”中蘊含的優勢論,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探索創新“八八戰略”的實踐載體;2018年新年伊始,浙江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大會,強調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2018年5月的全省對外開放大會,提出堅持“一帶一路”統領,全面推進開放強省建設。

  作為“八八戰略”的堅定踐行者,浙江再次以排頭兵的姿態走在前列。

  “八八戰略”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浙江正全力推動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點落地見效,紮實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建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突破口撬動各領域全面改革。

  為更大力度把新時代對外開放推向縱深,浙江將聚力實施“十大舉措”,如謀劃推進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2.0版;打造以數字貿易為標誌的新型貿易中心;以更大創新力度建設高品質外資集聚先行區和境外並購回歸産業園;對標世界一流水準打造寧波舟山國際樞紐港和“義新歐”中歐班列統一品牌等。

  綠色,永遠是未來浙江發展的基礎和底色。近日召開的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品質建設美麗浙江,力爭2035年全面建成美麗浙江,生態環境面貌根本改觀,人民對優美生態的需要得到有效滿足。

  在總體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同時,浙江各地亮點頻現,部分領域更成為全球領跑者。

  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支撐“人工智慧小鎮”、網際網路創業高地“夢想小鎮”,到深度參與智慧城市的“城市數據大腦”……近年來,杭州數字經濟異軍突起,涌現了海康威視、華三通信、聚光科技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阿里巴巴集團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網上交易平臺。統計數據顯示,杭州成為數字經濟重鎮,資訊經濟增加值年均增幅超過20%,佔生産總值比重超過25%,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以上。到2020年打造萬億級資訊經濟産業群的目標,今年底有望提前實現。

  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成為“一帶一路”上的“墾荒牛”和“拓路者”。目前,溫州在境外已設立了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和1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入駐中國企業228家,年産值22億美元,帶動出口8.8億美元。新近發佈的《溫州“一帶一路”經貿白皮書》統計,已有68.8萬溫州人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經商創業,其中有38萬人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

  義烏始終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不動搖。從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到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開通全國唯一民營資本主導的中歐班列,曾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的義烏,再次憑著網際網路、鐵路網這“兩張網”的創新實踐,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站上了發展新風口。

  浙江省持續大力發展資訊經濟、智慧經濟,推進大數據、雲計算、智慧製造等,隨著數字技術與各産業的融合和創新,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新動能不斷累積增強。2017年,浙江“三新”經濟增加值約1.25萬億元,對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37.1%。全省創業創新熱度持續升溫,人才活力明顯增強,初步形成以浙大系、阿裏係、海歸係、浙商係為代表的創業創新人才隊伍。

  創新是由實踐來完善和檢驗,也是由實踐來賦予活力的。浙江堅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完善,在創新中發展。

  浙江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在全域範圍內打響治水攻堅戰。如今,由基層群眾首創的“河長制”正邁向“河長治”,並向全國推廣,“灣長制”“湖長制”紛紛出現。在一座座“大禹鼎”獎盃背後,碧波盪漾、水清魚現的江南水鄉風光重現浙江大地。

  浙江大力推進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堅持和發展諸暨市楓橋鎮創造的“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為要義的“楓橋經驗”,通過機制創新、科技賦能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繼續成為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如今的浙江,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連續14年位居全國前列,正在打造平安中國示範區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浙江文化大省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文化活動蓬勃活躍,文化設施遍佈全省,文藝繁榮、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家風家訓和鄉賢文化蔚然成風,近8000家農村文化禮堂成為基層農民的精神家園。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最美”現象實現了從盆景到風景、從風景到風尚。

  踐行“八八戰略”,浙江不僅有傳承的使命,還有著更加偉大的創新征程在等待著實踐者們開啟。

  浙江省諮詢委主任、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務副省長章猛進説,在新時代下,“八八戰略”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改革開放到高品質發展,浙江人不能驕傲,仍需繼續努力。

  南湖泱泱秀水,承載百年紅船。“八八戰略”正是進入新世紀的浙江對“紅船精神”的自覺踐行,匯聚成激蕩之江大地的時代強音。從“八八戰略”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山鋪路,為“四個自信”提供堅實支點。

  車俊強調,“八八戰略”不是管一地一域、管五年十年的,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總綱。接下來,浙江省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高水準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浙江篇章。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進入新時代,“八八戰略”必將開出更加艷麗的理論之花,結出更加豐碩的實踐之果!

  (原標題《接力十五載 藍圖繪新篇——“八八戰略”引領浙江高品質發展》,原作者何玲玲 李亞彪 王俊祿。編輯王金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