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在行動】甘肅臨夏:破局種植養殖務工“三板斧” get致富新技能

2018-07-13 13:0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種植、養殖和務工,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當地總結的産業發展、脫貧致富的“三板斧”,但如何用好這“三板斧”,卻考驗著當地幹部和群眾。

  有人膽子大,承包大棚當起了老闆;有人敢於嘗試,引進羊駝,嘗試新品種養殖;有人則狠下心,從學徒做起,最終成為獨當一面的磚雕師傅……

  在諸多嘗試中,他們率先轉變觀念。思維的破局,無疑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和自我發展動力。

  魏過路:承包大棚當老闆 幹活更有拼勁了

  三垣鎮下垣村的人都説,魏過路膽子大,但其實她的心更細。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老公長期外出打工,她在家種地、打工,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5年,永靖縣三垣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在村裏成立,佔地3000畝。跟很多人一樣,魏過路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後,便到示範園區來上班。

  2016年,園區將建好的大棚向村民出租,吸納他們入園參與經營,很多人都擔心租大棚不如打工划算。但魏過路很細心,她觀察後覺得園區有技術指導,銷路也很好,而且幹活時間自由。下午大棚太熱她就可以休息,不用看人臉色。於是,她説服家人花了2萬元承包了兩個80米長的大棚,種起了草莓、番茄等。第一年,兩個大棚的收入就有6萬元。

  因為靠近蘭州市區,園區發展採摘觀光農業,雖然草莓一年只能種一茬,但是收入很客觀。今年,她在一個大棚種植了草莓,收入4萬元,另一個大棚種了聖女果,收入3萬元,第二茬番茄長勢也不錯,她估算,除去租金、育苗等費用,這一年的收入至少有7萬元。

  讓魏過路自豪的是,她就用這大棚賺得收入供大女兒大學畢了業,唯一的遺憾是當初承包的大棚有點少了。“村裏很多人都想承包,但園區600個大棚全都承包出去了”,魏過路覺得,自己當初這一步真的是走對了。

  羊駝“漂洋過海助力扶貧

  羊駝是他人眼中的萌寵,但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他們“賣萌”的同時還肩負著扶貧“重任”。

  2017年10月,甘肅宏福現代農牧産業有限責任公司從墨爾本引進861隻羊駝。

  康樂縣農牧局駐場特派科技園丁普濟説,養殖羊駝有三個目的,一是為了搞純種繁殖,二是和景區合作發展旅遊業,三則可以出售駝絨。

  雖然有養殖的傳統,但漂洋過海的羊駝能適應嗎?“飼養起來並不難,玉米秸稈、苜蓿、麥草都很受羊駝喜歡,對當地的氣候也很適應”,如今已經新出生50多只小羊駝。

  聽説羊駝在這裡很適應,很多景區慕名而來。公司負責人雍永福説,目前甘肅榆中興隆山景區已購買了5隻羊駝,新疆石河子的一處景點一下子購買了20隻羊駝。

  “傳統的養殖壓力有點大,我們想引進新品種,和當地農戶合作,共同拓寬收入”,雍永福介紹,這裡還從澳大利亞引進安格斯牛,和北京一家公司簽署訂購協議,雖然養殖週期長,但收益也高。

  如今,在這裡養殖了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安格斯牛、湖羊、小尾寒羊等,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最大的良種牛羊繁育供應基地。企業一方面努力打開市場銷路,另一方面也為當地養殖戶提供優良品種,增加他們的養殖收益。

  此外,這裡也成為當地的産業扶貧基地。企業為貧困戶提供牛羊採購供應,簽訂牛羊採購、回收合同,貧困戶以優惠價格買到牛羊,政府補償全部或大部分購買資金,待貧困戶將牛羊飼養至出欄時,企業將會高價收購,同時提供技術服務。當然,貧困戶也可以選擇直接出售。

  郭宏傑:從學徒做起 以後不怕失業

  30歲的郭宏傑,原本在外打零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當地磚雕結緣。他狠下心,進入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雕刻車間做學徒。

  臨夏磚雕,一種在磚石上“繡花”的藝術,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在當地,用磚雕來裝飾建築,由來已久。

  別看是在磚石上雕刻,難度可不小,心靈手巧是最起碼的,如果有繪畫基礎,自然是更好。

  可是對郭宏傑來説,拿慣了鐵鍬,拿起刀子來手根本不受控制,“只能從磨磚做起,磨了大半個月。”

  構圖、打磨、雕刻……一步一步,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他,一件小作品三四天就可完成。這份工作,不僅為他帶來了更多收入,也有了時間陪伴家人。“原來打零工,不能保證天天有活幹,現在不怕失業了,每月收入4000多塊錢。”

  經過自己的努力,他在縣城買了房,孩子也到縣城來上學。

  企業還請來美院的老師,教他們人物雕刻,“之前主要是雕刻花卉、風光居多”,郭宏傑準備抓住機會好好學習一下。

  如今,當地政府組織磚雕培訓班,貧困戶不僅能免費學習磚雕技術,還能享受60元補貼,基本技術掌握後便可進廠工作,成為正式技術工人。越來越多的人像郭宏傑一樣,學習磚雕技術,掌握一門手藝,既傳承了文化,還有了“鐵飯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