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盃觀察:會師決賽的,為什麼是他們?

2018-07-13 10:3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3日電(張一凡) 準決賽廝殺戰罷,最終法國和克羅埃西亞拿到了通往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的門票。本屆世界盃,眾多昔日在世界盃上叱吒風雲的豪門球隊,都早早地退出了對大力神盃的爭奪,這在過往的很多年中都相當少見。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法國和克羅埃西亞抓住了機會,最終闖入決賽呢?

  經歷了兩年前家門口的失利,高盧雄雞變成更加成熟穩健。本屆世界盃中,他們的決賽之路幾乎顯得順風順水,這也得益於他們在本屆世界盃中崇尚的“功利足球”。在幾場淘汰賽中,法國隊在比賽開始階段都交出了球權。他們都選擇讓自己的前場球員留在自己的半場,在球權交換的瞬間打出快速反擊,姆巴佩等人的速度讓他們嘗到了很多甜頭。

  取得領先之後,法國人通常會有所保留地“收著踢”,再加上小組賽末輪“頗有爭議”的輪換,讓他們的體能儲備一直屬於上乘。而漸入佳境也是他們冠軍相的另一種體現,小組賽戰術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的他們進入淘汰賽之後脫胎換骨。無論是阿根廷、烏拉圭還是比利時,他們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長處,並抑制住對方的關鍵球員。

  與法國隊不同,克羅埃西亞的晉級決賽之路則是經歷了三場實打實的硬仗。三場淘汰賽,他們打滿全部360分鐘,並兩次從殘酷的點球大戰中生存下來。坐擁莫德里奇、拉基蒂奇兩位世界級中場的他們展現出了強大的控制力,通常能在比賽中掌握節奏的主動權。而頑強的意志力,也讓他們多次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扳平比分並最終逆轉比賽。

  本屆世界盃的四強中,並沒有出現阿根廷、德國、巴西、西班牙四大昔日霸主的身影,這也是歷史中的首次。巴西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不敵比利時,而阿根廷經過一番苦戰,被法國隊斬于馬下,西班牙爆冷輸給東道主,同樣被攔在了八強門外,衛冕冠軍日耳曼戰車甚至沒能從小組賽中突圍。而眾多豪門集體半道而別,也是各有各的原因。

  最先離開的德國隊,陷入了不可思議的進球荒。除了第二場對陣瑞典時,羅伊斯下半場伊始的進球以及克羅斯在最後時刻的絕殺,德國隊在整個小組賽中竟然再沒有其他進球。在進攻端,他們沒有帶上邊路快馬薩內,而德拉克斯勒、格雷茨卡等人也沒有能幫助他們打開局面,半場圍攻卻收效甚微,心急之下卻被對手頻頻反擊得手,使得德國人倒在了小組賽中。

  八分之一決賽中,另外兩支前世界冠軍西班牙和阿根廷也隨後離開。潘帕斯雄鷹雖然在面對尼日利亞的時候由羅霍絕殺逃出生天,但他們的小組賽歷程也堪稱災難。面對冰島,他們取得領先之後被閃電扳平,梅西則罰丟了至關重要的點球。而“格子軍團”新黃金一代則用一場3:0的完勝,提前出線的同時也徹底將阿根廷打入深淵。

  進攻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防守端老邁的阿根廷吃到了人才凋零的苦果。四年前的巴西,他們發揮出色一路殺到決賽,最終惜敗給德國。而四年後,那支球隊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度過了職業生涯的黃金期,由於中後場青黃不接,又剛剛經歷生死戰的消耗,法國人強大的衝擊力讓阿根廷無從應對,雖然進攻端有三球進賬,但還是一球小負遺憾出局。

  經歷了換帥風波的西班牙,在小組賽最後一輪就出現了問題。對陣早已提前出局的摩洛哥,他們兩度落後最後只撈到一場平局。雖然仍以小組第一齣線,但暴露出的問題讓他們在面對東道主時吃到了苦果。俄羅斯人強壯的後防,讓鬥牛軍團引以為傲的傳控戰術失去了效果。而點球大戰中阿金費耶夫神勇的發揮,讓西班牙人告別了冠軍的爭奪。

  豪門球隊紛紛落馬的主要原因,就是過於自信自己球星對比賽的主導,而忽略在大環境中足球規律的變化。無論是阿根廷、德國還是西班牙,他們的打法與過去四年甚至八年相比幾乎毫無變化。即使擁有眾多出色的球星,在戰術上的不當面前也顯得無濟於事。足球並非僅僅依靠紙面實力,而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足球比賽的規律在本屆世界盃中趨於回歸原始,身體素質出色、作風硬朗通常能夠讓球隊在比賽中佔得優勢,利用定位球以及身體對抗取得的效果十分顯著。瑞典、俄羅斯等球隊正是在陣容實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當然球星的作用同樣重要,克羅埃西亞和法國的陣中都是星光熠熠,這也是其他戰術優秀的球隊無法走到決賽的原因。

  換而言之,如果不能創造出像上世紀70年代荷蘭的全攻全守,抑或是2010年西班牙的傳控至上那樣足以掀起足壇改革的戰術,那麼根據比賽的推進遵循規律的球隊,往往能夠笑到最後。本屆世界盃中的眾多豪門,過於自信秉持自己原有的踢法,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法國和克羅埃西亞則聰明地掌握了規律,加之同樣出色的陣容實力,使得他們會師最終的決賽。(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