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商務部發言人連答十余問 密集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問題

2018-07-13 10: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7月12日電 7月12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接連回答了十余個有關中美經貿摩擦的問題。高峰強調,對於美方的貿易霸淩主義行徑,中方堅決反對,並將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擊,以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捍衛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

  針對中美貿易戰規模是不是會進一步擴大的問題,高峰指出,這完全取決於美方。對於貿易戰,中方的態度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是多邊對單邊,開放對保護的原則性問題,中方沒有別的選擇。升級貿易戰,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會帶來很多次生影響。

  美國所謂“盜竊智慧財産權”指責罔顧歷史事實

  問:美方指責中國盜竊智慧財産權、強制技術轉讓,對此您有何評價?

  答:對於美國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盜竊智慧財産權”的指責罔顧歷史事實,令人完全不能接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低成本勞動力與國際資本、技術相結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也為外國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回報,這種合作完全是建立在商業契約基礎之上的中外企業的自願行為。經過這麼多年、在華外資企業獲得巨大收益之後,指責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盜竊智慧財産權,這不僅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和歷史事實的歪曲,也是對商業信用的破壞,根本違背了契約精神。我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將會動搖市場經濟和自由企業的制度基礎。

  任何國家都有權利通過實施恰當的産業政策促進發展

  問: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聲明中指責中國産業政策造成了市場扭曲,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評論?

  答:美方的指責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任何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力,都有權利通過實施恰當的産業政策促進發展。從歷史上看,美國第一任財長漢密爾頓是早期的産業政策倡導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在航太、軍工等領域實施産業振興計劃,並且取得了較好效果。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加快的條件下,我們反對差異化、保護性的産業政策,更需要的是符合實際的發展政策,更重視未來預測、開放合作、促進競爭、教育品質等。

  中美是否有磋商安排?美貿易戰會否進一步擴大?

  問:雙方開徵加稅之後,中美是否有磋商?下一步是否有磋商安排?現在美國擬出了新清單,是否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會進一步擴大?還有消息稱特斯拉已經與上海達成協定,預備在上海建廠,請問您有何評論和預期?

  答: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磋商的前提是信用。據我了解的情況,目前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關於中美貿易戰規模是不是會進一步擴大的問題,這完全取決於美方。對於貿易戰,中方的態度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是多邊對單邊,開放對保護的原則性問題,中方沒有別的選擇。升級貿易戰,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會帶來很多次生影響。中方注意到,最近全球很多專家學者、高端智庫、跨國企業和行業組織,都紛紛表達了對美方發起的這場貿易戰及其巨大負外部性的擔憂。

  關於特斯拉建廠的問題,中方歡迎特斯拉在中國投資設廠。這既是中方主動擴大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也是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具體體現。我們將繼續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國優秀企業來華,在中國發展的機遇中實現共同發展。

  美國公佈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中國怎麼反制?

  問:美國公佈對中國2000億價值産品提高關稅清單,中國具體打算怎麼反制。中國打算採取什麼措施?中方希望能夠和美國有新一輪貿易磋商嗎?

  答:美方採取的這種使貿易戰加速升級的做法,令國際社會嚴重關注。美方的行動正在把全球經濟帶入“不確定性陷阱”,如果最終實施將波及更多無辜的企業和消費者,對世界經濟産生巨大衝擊甚至衰退性影響。對於美方的貿易霸淩主義行徑,中方堅決反對,並將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擊,以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捍衛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

  不打貿易戰,保持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安全,才是正確政策選擇

  問:有消息稱,美國將給進口中國商品的美國公司90天時間申請豁免加徵關稅,這對受此次貿易戰影響的美國公司是利好消息,可對其他公司依然執行嚴格的加徵關稅,請問商務部如何評論這一行為?您是否認為這是非常明確的針對中國的信號呢?

  答:這是美方的國內政策程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挑起貿易戰,必然會給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造成“不穩定陷阱”,不僅會給其他國家造成損失,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損害本國企業和普通消費者的利益。不打貿易戰,保持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的安全,這才是正確的政策選擇。

  中方反制無正當理由?完全是“賊喊捉賊”強盜邏輯

  問: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聲明中表示,中方對美國産品加徵關稅反制措施是沒有任何國際法的依據和正當理由的,請問中方如何回應?

  答:這完全是“賊喊捉賊”的強盜邏輯。美方首先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依據其國內法單方採取加徵關稅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本身沒有任何國際法律依據正當理由。中方為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制,並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這完全符合國際法的原則。美方自己踐踏多邊貿易體制,反而指責中方被迫採取的正當防衛,是非曲直,不言自明。

  中美貿易摩擦會否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進一步下滑?

  問: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9個百分點,6月當月下降23.8個百分點,請問商務部對這個現象怎麼看?中美的貿易摩擦是不是導致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即使出口增速下滑,但是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仍然保持相對比較高的水準,請問對此怎麼看?以及對下半年的貿易形勢,中美貿易摩擦是不是會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進一步下滑?

  答: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中國對外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從2007年的9.9%下降到2017年的1.4%,但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依然較大,可見,造成這種逆向反差的原因需要從美國自身去找。

  美國長期執行出口管制政策、國內低儲蓄率、不利於出口的稅制以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等等,都使得美國必然出現較大規模的對外貿易逆差。美國違背這一基本經濟規律,以莫須有罪名推給中國是完全錯誤的。美方挑起並不斷升級貿易戰給雙邊經貿合作帶來嚴峻挑戰,估計影響會在下半年逐步顯現。

  我們將大力推動貿易的多元化,努力開拓第三方市場,妥善加以應對。同時,中國政府會繼續問計于市場,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

  徵稅後是否存在外資企業轉移、撤出風險?

  問:美國對華340億關稅清單中將近六成都涉及在華外資企業,請問徵稅以後是否存在外資企業選擇轉移、撤出到其他國家的風險,中國將如何應對?是否會影響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答:美方的徵稅措施,確實會對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我們對此也深感遺憾,希望美資企業多做美國政府的工作,努力維護自身的利益。中國有穩定的投資環境,較強的産業配套能力,有潛力巨大,正在升級而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近期,據我了解,通用電氣、福特、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紛紛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産能、規模和投資。我們將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在華的合法權益,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國企業投資的首選之地。

  中方將採取哪些措施幫助企業減少損失?

  問:目前中美貿易爭端進入新的階段,美方以加速升級的方式公佈擬對中方2000億美元輸美産品加徵關稅清單,另一方面則出臺限制中資企業對美投資法案,同時阻礙WTO上訴機構正常遴選程式,請問在這種外部壓力下,中方將採取哪些措施幫助企業減少損失?

  答:對於美方已經和可能採取的措施,我們將繼續評估企業所受到的影響,並根據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對外開拓新興市場,對內挖掘消費潛力,特別是按照人民群眾需要和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推動企業化挑戰為機遇,積極轉型升級,調整産業結構、市場結構、投資結構,支援企業開展職業培訓。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

  芝加哥市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華,有什麼意義?

  問:這兩天芝加哥市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華,在中美貿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此次訪華有什麼意義?

  答:為慶祝中國城市與美國芝加哥市貿易投資合作聯合工作組成立5週年,芝加哥市伊曼紐爾市長于7月9日至12日率大型經貿代表團訪華,參團企業家超過50人。芝加哥市與中國8個城市簽署了《2018-2023的五年重點産業合作計劃》,這是中美兩國地方政府之間簽署的第一份經濟合作五年計劃,為芝加哥市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深化雙方的互利合作繪製了藍圖。

  近年來,芝加哥市重視發展對華經貿關係。在貿易上自2010年以來,中國成為芝加哥關稅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投資上,芝加哥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橋頭堡。萬象集團、中國銀行、聯想集團等60余家中資企業陸續落戶芝加哥地區,經營情況良好。

  在美國有一大批像芝加哥市這樣的州和城市,願意積極擴大對華的經貿合作。近年來,商務部已經會同國內的25個省市與美國的7個州市建立了中美省州貿易投資合作聯合工作組機制。“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美省州經貿合作已經成為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始終遵守世貿組織規則

  問:日內瓦時間7月11日WTO開始對中國進行例行的貿易政策審議,這個審議上有一些成員國説中國有重商主義的傾向,有這樣的批評。商務部對此有何回應?

  答:希望個別成員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更不要用過時的思維給中國亂扣帽子。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始終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履行了一個負責任成員應盡的義務。我們將繼續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推動與世貿組織成員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進一步擴大消費有哪些動作?

  問:上週五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在接下來促進消費方面商務部是不是會加快行動?有聲音認為,今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的消費市場,這樣可能化解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發言人如何看待這一説法?在進一步擴大消費方面會有哪些作用或者舉動?

  答: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的消費市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地提升。2017年我國消費支出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今年一季度達到77.8%。促進和擴大消費,一直是我們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不管中美經貿關係如何變化,我們都會按照既定的目標和節奏,積極穩妥地推進促消費的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順應居民消費的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促進城鄉便民消費。比如我們將積極推進“15分鐘社區服務圈”的建設;

  二是增加中高端的供給。重點推進高品位的步行街建設以及國際消費城市的培育,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充分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豐富國內的商品和服務供給;

  三是完善供應鏈。全面推進現代供應鏈試點示範和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四是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比如繼續推進食用農産品、食品等重要産品的追溯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商務誠信體系建設。(據商務部網站文字實錄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