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風景再好,也應在安全線內(人民時評)

2018-07-12 09:5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安全防範措施必須緊在前頭,“安全帶”松了,事故來時就係不上了

  幾天來,泰國普吉島遊船傾覆事故的後續搜救,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截至泰國當地時間11日下午,事故中47名遇難者遺體已全部找到,善後處理工作還在繼續。

  這一事故也警示著人們,無論是經營者還是遊客,旅遊安全意識不可放鬆。文化和旅遊部也印發了緊急通知,要求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防範各類涉旅突發事件的發生,並提示公民要增強出國旅遊的風險防範意識。當下正逢暑期旅遊旺季,各省份也紛紛緊繃安全弦,拉網排查旅遊安全隱患,發佈旅遊安全警示。

  隨著海外遊越來越火,旅遊安全已是全球性問題。據統計,僅2017年,海外各類旅遊活動安全事故導致182名中國公民意外身亡。看起來只是出境遊總人數的極少一部分,但一失萬無,不測落到誰頭上,都會給家庭造成沉重打擊。身處異鄉,風險總是積于忽微。客觀地説,海外遊易出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於人生地不熟導致的風險疊加,對當地風險點缺少充分認知,包括旅遊目的地對中國遊客定向服務有所局限。

  當然,旅遊安全風險可不止于境外遊。正如唐人杜荀鶴所言:“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説有沉淪。”這幾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但看世界的安全意識未必水漲船高。7月10日,兩名遊客在雲南貢山丙中洛鎮遊玩時,因為拍照不慎跌落懸崖。若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如此悲劇本是可以避免的。

  全域旅遊的開展,小眾旅遊、自助旅遊概念的興起,讓越來越多遊客開始享受“不走尋常路”的樂趣。竹杖芒鞋探索山川之妙趣,精神可嘉,畢竟“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但再好的風景,都應在安全線以內。現實的教訓已十分深刻,驢友為體驗“荒野求生”之樂登山被困的新聞常見報端,遠足遭遇雷暴者並不鮮見,野湖暢遊溺亡事故也時有發生……安全防範措施必須緊在前頭,“安全帶”松了,事故來時就係不上了。

  對於相關部門而言,必要的安全提示與整改措施同樣不能少。去年,歐洲多起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有中國駐外領事館發佈歐洲旅遊防範恐怖襲擊指南;今年年初,中國外交部也將旅遊産品服務經營者提示旅遊目的地國家存在的安全風險的義務,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同時,在旅遊業的管理中,更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旅遊企業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監管責任,認真排查和消除各類隱患,嚴防重特大旅遊安全事故發生。對不安全的旅遊設施,能今天修固的不要拖到明天,對不合格的旅遊項目,該下架的絕不能手軟。

  出遊本為散心,不應成了糟心甚至痛心之旅;繃緊安全之弦,才能玩得盡興。出門前了解足夠的安全知識,試著買份旅遊保險,無論騎馬、蹦極還是玩滑翔傘,只有安全有保障了,快樂才有保證。畢竟,出門在外冷暖須自知,再好的風險提示,都不如自己謹慎來得管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2日 05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