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誰在點亮中國經濟】“新産業”帶來“新就業”

2018-07-09 09:34: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記者唐明) 據經濟之聲報道,從寵物美容師到無人機飛手,從體育經紀人到網路主播……眼下,“新産業”帶來的“新就業”雨後春筍地般出現,這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

  誰在點亮中國經濟

  幾乎每天一大早,來自山東濟南的小蘇都會接到幾個預約電話,打電話的客人,要求只有一個:讓她陪著逛街。作為一名陪購師,她的工作內容是,根據顧客的膚色、五官、身材、氣質以及需求,設計一套適合的方案,然後陪著客戶去購物。很多時候,準備工作耗費的時間是陪購時間的兩三倍。工作之餘,還要學習更多專業知識,了解當下潮流動向。與此對應,小蘇的收入也頗為豐厚。

  小蘇:我們的收費標準一般是根據當地的消費水準,例如在濟南可能300塊錢一個小時,500塊錢兩個小時。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等可能500到800塊錢一小時。

  除了陪購師,還有月薪萬元的酒店試睡員,被稱為“史上最爽職業”;隨著民用無人機的應用加快,優秀的無人機飛手越來越吃香;另有報告顯示,網路主播正在成為“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説,大量“新産業”帶來的“新就業”背後,是産業結構的轉型優化。

  姚景源:這是我們新經濟、新業態、新行業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新經濟、新業態是在現代科技變化和科技進步的情況下形成的,是在整個産業結構不斷轉型、優化的條件下形成的。

  今年以來,新産業呈現較快增長勢頭。5月份,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帶動就業能力持續增強,既創造了更多適合大學生等技術、技能人才的就業崗位,也催生了大量靈活性高的新興職業。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不斷積聚,正在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高科技企業91科技集團副總裁劉洋:從數據來看,2017年我們公司全年入職119人,目前人員規模已經達到了將近380人。我們是一家科技創新類公司,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科技創新類的企業有非常大的興趣。

  新興職業蓬勃發展

  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了社會職業的增減和新老更替。從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看,一些傳統職業走向了衰落,另一些新興職業在蓬勃發展。例如,涉及第二産業的“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這一大類,減少了526個職業;而在涉及第三産業的“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大類中,職業數量增加了81個。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網際網路、電腦、人工智慧等技術代表著新興生産力,為眾多新興職業的出現提供了客觀基礎。

  蘇海南:第一,拓展了就業領域。以往我們就業主要是在傳統産業領域,新動能拓展了新的就業領域,新的就業渠道、行業、企業、崗位都相應有所增加。

  其次,調整了就業的結構。以往我們就業主要是讓低端或者中偏低的就業人數增加,那麼現在隨著新動能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中高素質的勞動者來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如果説過去中國出現的一些新職業在服務業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已經比較常見,中國只是“追隨者”的話,那麼今天,網際網路新業態快速崛起催生的網店設計師、網路主播、電子競技解説員等等大量新職業,中國已經成為引領者。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