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經濟結構合理化調整 給就業帶來一系列“助推劑”

2018-07-08 15:2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年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長、失業率保持低位。市場主體數量增多、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培育的新動能,為保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

  7月,正值畢業季,總量創新高、達到820萬人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穩中向好,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簽約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3個省份畢業生簽約率同比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翼:“今年的一個特別可喜的變化,就是城市搶人,它逐漸發現城市發展的這個動力來自於人才的成長,經濟的增長,經濟的轉型,逐漸傳導到就業市場上來,是個更加積極的變化。”

  印證就業整體穩中向好的不止高校畢業生簽約率一個維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3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供需兩旺。今年一季度,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為1.23,崗位需求大於求職人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張永軍:“1到5月份,我們新增的就業崗位增加的很多,而且比預期的可能還要略快一點,實際上它就印證我們中國上半年的宏觀經濟,還是處於一個穩定發展的這麼一個態勢,而且對於就業,還保持比較強的這種吸納的作用。”

  經濟結構的合理化調整,給就業帶來了一系列以“新”為關鍵詞的“助推劑”。新主體不斷涌現。今年1至5月份,全國新登記企業265萬戶,同比增長12.3%,相當於每天有1.76萬戶新企業誕生,帶動了大量的新增就業。

  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拓展。1至5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7%;完成快遞業務量178.5億件,增長28.3%。資訊服務、電子商務行業收入高速增長,新興服務也成為吸納就業的有效載體。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莫榮:“中國經濟的體量在加大,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特別有利於就業增加,過去我們(GDP)一個百分點的增加大概是120萬左右的新增就業,現在大概已經到了196萬。”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將進一步鞏固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推動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