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興暫獲解禁中美摩擦難見轉機,中方:我們絕不會打第一槍

2018-07-05 10:3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遭受美國兩個多月的“封殺”後,中國通信巨頭中興公司的業務恢復之路終於露出曙光。美國商務部公告,7月2日起至8月1日,暫時解除對中興的部分禁售令。這意味著該段時間內中興能夠有限度恢復現有業務。由於美國國會阻撓等因素,8月1日之後禁售令能否完全解除仍未可知。雖然美方此前強調製裁中興與中美貿易摩擦無關,但在貿易戰鼓聲隆隆的背景下,外界普遍將美方對中興的嚴厲制裁視為施壓中國的一個籌碼。中興迎來轉機,並不意味著中美經貿摩擦有所緩和。根據計劃,美國將於6日起對中國首批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方則多次堅定表明,已做好準備,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針對外媒盛傳“中國將先於美國發起報復”的説法,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4日明確否認,並重申中國絕不會打第一槍,不會先於美國實施加徵關稅措施。

  全面解禁仍不明朗

  美國商務部2日發佈的公告稱,即日起至8月1日,在有限條件下解除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美國同意暫時讓中興推進為4月15日前簽署的合同提供網路維護所需的交易。這樣中興可以重啟部分業務,包括能夠與美國公司做生意,以便為智慧手機提供服務和支援,如軟體更新。“德國之聲”稱,公告允許部分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恢復向中興供貨,除了網路設備以外,還涵蓋與手機、軟體更新相關的所需交易。不過它們的業務範圍將受到限制,而且不能發展任何新業務。

  4月15日是美國商務部向中興下達禁售令的日子。美方以中興違反美國相關貿易制裁規定向伊朗和朝鮮出售通信設備,後又未完全遵守和解協議為由,禁止中興在未來7年內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産品。6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佈與中興達成新和解協議。根據新協議,中興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準備4億美元保證金交由第三方保管,並在30天內更換董事會和管理層。

  美國的制裁令中興損失慘重,不僅市值嚴重縮水,還面臨客戶流失風險。彭博社4日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瑞典愛立信公司贏得一項價值6億歐元的合同,向義大利電信運營商Wind Tre SpA提供無線設備。這對中興而言是一個打擊。兩年前,該運營商的所有者曾與中興達成10億美元的交易,合併和管理它們在義大利的移動網路。

  CNN援引電信分析師埃迪森李的話稱,美國商務部此舉應能減輕“中興通訊運營商客戶的壓力,從而降低客戶流失風險。不過,中興仍無法競標新合同,因為它還不能購買美國新的零部件,其新設備也不能使用美國的軟體和專利”。李還表示,他認為美國放寬部分限制是“非常積極的信號,表明有望全面解除禁售令”。

  不過,美國行政當局的解禁令在國會遇到障礙,參眾兩院早前分別通過法案要求推翻和解協議,並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要求繼續對中興禁售。香港《南華早報》稱,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國會和特朗普政府將就中興達成何種永久性協議,但臨時授權為中興提供了急需的生命線,令其得以繼續生存下去,併為通信行業提供了一些幫助。自對中興發佈制裁措施以來,該行業一直動蕩不安。

  40多國齊聲反對美國

  美國商務部此前強調,對中興的制裁與中美經貿摩擦無關。不過,輿論並不這麼看。CNN3日稱,在美中貿易談判中,中興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日本時事通訊社4日稱,預計今後美國還會盯上中國的大企業,中國移動在美國的經營活動也受到限制,還有華為公司,美國會正伺機尋求制裁。這種做法和當初日美貿易摩擦時美國的做法類似,美國當時也是不斷打擊日本各領域的大企業,用各種理由和手段限制日本企業在美國的生産和銷售。

  法新社4日稱,中興事件出現緩和,但中美貿易關係卻持續惡化。根據計劃,美國將於6日開始對30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北京誓言立即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予以回應。特朗普則威脅,這將導致美國採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可能會涉及4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

  由於北京時間比美國東部時間早12個小時,近日一些外媒聲稱,“在兩國都從6日開始追加關稅的情況下,中國的行動會早12個小時”。日本《朝日新聞》3日還在報道中宣稱,“中國財政部2日表示,中國將先於美國實施報復性措施”。對此,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4日下午發表聲明予以否認。聲明表示,中國政府立場已多次申明,我們絕不會打第一槍,不會先於美國實施加徵關稅措施。此外,《環球時報》記者也未在中方的官方發佈渠道上查詢到日媒宣稱的中國財政部官員相關表態。

  “特朗普的貿易戰越來越真實”,《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稱,目前的貿易衝突可能尚需時日才能成為一場正式戰爭,但毫無疑問,特朗普已明顯加大貿易敵意。開始這似乎是談判策略,但它卻迅速升級為與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全面對峙。英國《金融時報》4日也警告,美國6日起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只是開始,世界上演萬億美元的貿易戰場景並非不可能。

  威脅越大,招致的反對聲也越強。德國總理默克爾4日警告特朗普不要發動全面貿易戰。默克爾表示,自特朗普決定對進口鋼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來,歐盟和美國已經陷入“貿易衝突”,現在應該阻止這場衝突演變成“真正的戰爭”。繼鋼鋁關稅後,特朗普日前威脅對歐盟汽車徵收20%的進口稅,並表示有關調查將在三四週內完成。

  “40多國反對美國關稅計劃”,路透社4日稱,包括歐盟、中國和日本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週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美國可能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徵收額外關稅表示深切關注。與會官員表示,日本和俄羅斯率先發起這場討論。日本警告,這種措施可能引發一系列反制措施,導致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崩潰。包括歐盟28個成員國在內的40多個WTO成員警告説,鋻於汽車對世界貿易的重要性,美國的行動可能嚴重擾亂世界市場,威脅世貿組織體系。歐盟已警告美國,對汽車和零部件加徵關稅將損害美國汽車産業,並可能導致貿易夥伴對2940億美元的美國産品採取反制措施。

  “他不會承認自己失敗,直到為時已晚”

  美國不斷對他國加徵關稅,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則不斷加強。印度商業和工業部日前發佈消息稱,該國下調了中國、韓國等5個亞洲國家商品的進口關稅,這項減稅政策自7月1日起在印度參與的《亞太貿易協定》框架內實行。上週二,中國下調了包括印度、韓國等部分亞太國家産品的進口關稅,自7月1日起實行。

  美國的一些盟友似乎仍心存幻想。路透社3日刊發獨家報道稱,歐洲官員表示,中國向歐盟施壓,要求在本月晚些時候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針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發表措辭強硬的聯合聲明,但遭遇歐盟的抵制。有歐盟官員和外交官表示,歐盟拒絕與北京聯合對抗華盛頓。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4日回應表示,在上周剛剛結束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期間,雙方在深化和擴大中歐經貿合作、支援並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達成了重要的共識。雙方都認為必須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世界需要共同聲音”,德國新聞電視臺稱,歐盟仍寄望于美國能突然收回關稅措施,這是不現實的,國際社會應該給予美國更大的經濟和政治壓力。美國“市場觀察”網站稱,國際評級機構惠譽3日警告,如果特朗普繼續走貿易戰之路,美國與其貿易夥伴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可能引發新的措施,全球經濟增長將大受影響,2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將處於危險之中。

  “哈雷摩托車宣佈將把部分業務遷往海外;鋼鋁關稅讓美國最大的釘子公司裁員60人,整個公司可能破産;美國商會研究發現,特朗普政府最近的貿易行動危及多達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美國“政治”網站3日稱,特朗普打賭其民粹主義貿易方式將取悅工薪階層,他向美國商界傳遞的資訊是:我不在乎你説什麼,我的執政基礎將支援我。另一方面,企業巨頭和市場分析人士則擔心,特朗普正處於損害美國經濟的邊緣,他不會承認自己失敗,直到為時已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