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無聲世界“學霸”這樣煉成

2018-06-30 10:0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長春6月29日電(衣兵)江夢南眉目清秀,眼神清澈,像她的名字一樣,身上融合著江南的婉約氣質和明媚的青春氣息。

  剛剛從吉林大學藥學院畢業的她,兩個月後,將走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讓人羨慕的前景背後,是讓人心疼的經歷。她從小就失去了聽力,從此生活在無聲的世界。26年來,她的生命並沒有在無聲中靜默,她靠觸摸喉嚨學習説話,解讀“唇語”讀懂他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努力,讓自己站在一個又一個新起點上,讓生命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學説話:千萬次的問

  江夢南來自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1992年出生。在她三個月大時,因為得肺炎而用了耳毒性藥物,導致耳聾,從此墜入了無聲的世界。

  聽不到聲音,就無法學習説話。怎麼辦?江夢南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耐心。“他們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喉嚨上,感受聲帶的震動。”江夢南回憶説:“漢字有很多個音節,他們一個一個地教,每個音節都要教幾千遍,終於,我學會了發聲、説話。”

  説起來三言兩語,做起來千難萬難。“他們經常抱著我,看見一個東西就教我怎麼念。比如‘花’,我會説成‘哈’,他們就一點一點糾正過來。”

  學發聲只是一方面,要做到正常交流,還要“聽”懂別人的話。對江夢南來説,要通過學習“唇語”,識別他人的口型,來“讀”懂別人。父母讓她看著他們嘴唇的變化,同時感受他們的聲音,加上成千上萬次的練習,才慢慢學會這項技能。之後再逐漸學習字詞和語句,將發聲、詞彙、語義等因素綜合起來。

  當然,因為每個人説話的方式都不同,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説話的方式,“面對陌生人,我需要幾天時間來適應他的説話方式,之後就可以比較流暢地溝通了。”江夢南説。

  與人交流時,江夢南明亮清澈的眼睛會一直盯著對方的口型,“讀”出話語的意思。有時碰到沒看明白的地方,她眉宇間會瞬間輕輕皺起。直到對方換一個説法, 或者有人解釋後,她才眉頭打開,溝通繼續。

  求學路:學霸熬過的苦

  剛開始接受學校教育時,江夢南吃力得多。“在學前班的時候,老師教古詩,我不認識那些字,也不知道如何發音,肯定不如其他小朋友學得好。”江夢南説,以後認識的字多了,情況才得以慢慢好轉。

  課堂上,老師講課速度較快,只靠讀唇語很難全部聽懂。所以,除了努力“聽講”以外,江夢南還依靠看書、課堂板書、課堂展示幻燈片和課下的自學來完成學習。

  就這樣,江夢南付出了常人難以知曉的艱辛,學習成績一路領先,2011年,她以615分的高分考入吉林大學藥學院。

  升入大學,學習上又遇到難題,那些專業知識和專業名詞,一開始很難看懂。“我通過老師的輔導,看懂這些名詞在書本中的含義,之後再遇到這些詞的時候,就能讀出唇語的意思。”江夢南説。就這樣,她還獲得過獎學金,成了同學眼中的“學霸”。

  本科畢業後,她選擇在吉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由於在聽不見的情況下做化學實驗有危險,在老師的建議下,她選擇了電腦輔助藥物設計作為研究方向。

  6月22日下午,在吉林大學2018屆畢業生學位授予儀式上, 江夢南正式獲得碩士學位。

  同時,她的事跡在吉林大學受到高度讚譽,在2014年獲得自立自強大學生稱號,2018年獲得自立自強研究生稱號。

  未來:感恩的心

  “學霸”之外的江夢南同樣多姿多彩。無論是作為女兒,還是作為學生,她的感恩之心與自尊自強都令人動容。

  回首過去,江夢南最感謝的人,是父母。“他們不但給了我生命,而且讓我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江夢南激動地説,自己剛剛因為藥物而失聰的時候,父母一度很絕望。當時有人勸他們,把小夢南送進特殊學校。但他們很快就決定,要讓她在正常人的世界裏生活,並全身心地教她説話。

  有人説我很厲害,其實這都是我父母的功勞,是他們厲害。還有人説,‘江夢南你真不容易’,但實際上,不容易的是爸爸媽媽。”江夢南感慨地説。

  在吉林大學學習的7年,無疑是一段最難忘的時光。江夢南本科時的輔導員李岩老師介紹,她自尊心很強,不想讓別人覺得她有什麼不同,自己能做的,總是不想麻煩別人。而在江夢南的講述中,老師和同學對她都很好,“説話時放慢速度,有重要的事會提前告訴我,對我一直很有耐心。”

  和同齡人一樣,江夢南也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組織的活動,她經常參加,她還愛好健身、看電影。她喜歡看《無問西東》《紅海行動》等正能量的影片,還喜歡看“有營養的電影”。什麼是“有營養的電影”?面對追問,她説,有一部名為《風雨哈佛路》的電影,主人公是來自貧民窟的女孩,沒有人支援她讀書,但她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江夢南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正讀高三,承受高考的巨大壓力,“她面對困難的精神感染了我。”江夢南説。

  她在吉林大學期間次還做過志願者,參加了“地球一小時”“節約吉大”等活動,主要是倡導節約用電,保護環境。

  對於自己的未來,江夢南説,希望在學習科技這條路上走下去,為大家做點什麼,“我受過很多人的幫助,也希望去幫助別人。”

  今年9月,她將走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距離自己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別人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先天的打擊沒有讓她的生命黯淡,父母的付出給了她勇敢出發的源動力,她的性格和努力是不斷給自己“續航”的保證,校園生涯與師生情感繼續給了她滋養。她“幫助別人”的理想,正是在這20餘年的歲月中悄然成形、深深紮根。每個人都是承載著過往的個體,這些過往都會凝練成財富。出發吧,江夢南,祝你好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