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破獲毒品刑事案件14萬起

2018-06-26 09:5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6月25日,國家禁毒辦發佈《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禁毒部門破獲毒品刑事案件14萬起,打掉制販毒團夥5534個,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16.9萬名,繳獲各類毒品89.2噸;查獲有吸毒行為人員87萬人次,其中登記新發現吸毒人員34萬人;依法強制隔離戒毒32.1萬人,責令社區戒毒社區康復26萬人次,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167.9萬名。通過一年努力,國內毒品形勢穩中可控,沒有形成重大涉毒社會問題,有效遏制了毒品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危害和潛在威脅,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合成毒品變異加快,新類型毒品不斷出現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55.3萬名(不含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同比增長1.9%,增幅較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

  在毒品濫用的類型方面,合成毒品濫用仍居首位。在全國現有255.3萬名吸毒人員中,濫用合成毒品人員153.8萬名,佔60.2%,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濫用阿片類毒品人員97萬名,佔38%,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濫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員4.6萬名,佔1.8%。

  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合成毒品變異加快,新類型毒品不斷出現。“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改變包裝形態,生産銷售‘咔哇潮飲’‘彩虹煙’‘咖啡包’‘小樹枝’等新類型毒品,花樣不斷翻新,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迷惑性和時尚性,以青少年在娛樂場所濫用為主。”國家禁毒辦相關負責人説。

  制毒犯罪勢頭得到遏制,但情況更趨複雜

  報告顯示,中國毒品來源於境外輸入和國內製造。其中,境外毒品來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金三角”毒品滲透加劇,合成毒品入境增多;“金新月”毒品産量大幅增長,海洛因走私入境增多;南美可卡因大宗過境轉机增勢迅猛。

  從國內來説,制毒犯罪勢頭得到遏制,但情況更趨複雜。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破獲製造毒品案件597起,繳獲毒品23.3噸,同比分別上升1%和18.8%;搗毀制毒窩點317個,同比下降27.6%。在強力打壓下,制毒活動不斷從廣東、福建等重點地區向其他地區特別是管控薄弱地區轉移。

  “制毒物品流入制毒渠道勢頭得到遏制,但形勢依然嚴峻。”國家禁毒辦相關負責人還介紹,2017年全國破獲制毒物品犯罪案件388起,繳獲易制毒化學品2384噸,同比分別上升39.6%和50.5%,制毒物品流入制毒渠道猖獗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斷炊效應”明顯。但是,一些地方出現專門為制毒活動提供化學品和設備的職業犯罪團夥,形成代理採購、按需打包、套餐供應的銷售模式,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來越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學品非法生産制毒物品。

  販毒手段更智慧,網際網路成販毒人員交易平臺

  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破獲走私、販賣、運輸毒品案件10.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5萬名,繳獲毒品49.9噸。其中,“海陸空”仍為販毒主要渠道,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物流快遞等新業態迅猛發展,不法分子越來越多地應用現代技術手段,全方位利用陸海空郵渠道走私販運毒品,販毒手段的科技化、智慧化明顯升級。

  “網際網路成為販毒人員勾連交易的平臺。”國家禁毒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不法分子通過網際網路發佈、訂購、銷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誘騙、招募“馬仔”運毒,“入夥”需要熟人介紹,通信聯絡使用隱語、暗語,交易採用微信、支付寶、Q幣、比特幣等線上支付方式,交易兩頭不見人,販毒活動在網際網路上更加隱蔽。

  報告還顯示,販毒分子利用寄遞物流渠道,通過假名、藏匿、夾帶等手段走私販運毒品。2017年,全國共破獲寄遞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149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89名,繳獲毒品12.1噸,同比上升1.8倍,其中物流渠道繳毒10噸,同比上升近5倍。國際快遞已成為跨國販毒集團向中國走私大麻、恰特草等毒品和中國毒品走私出境的“雙向渠道”。

  國家禁毒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國禁毒部門將著力構建全覆蓋毒品預防教育、全環節管控吸毒人員、全鏈條打擊毒品犯罪、全要素監管制毒物品、全方位監測毒情態勢、全球化禁毒國際合作的“六全”中國毒品治理體系,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6日 1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