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2018-06-25 08:2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 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鐘群

  “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涌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擁有34年曆史的金石堂書店城中店坐落于臺北著名的書店街重慶南路,是許多臺灣民眾熟悉的精神家園。臺灣網友“彥荏王”在社交網站留言説:“小時候,我媽就會把我丟在這邊的兒童閱覽區,每次離開時她都會買幾本書給我,我喜歡閱讀的習慣應該是在那時候培養的。”

  金石堂創立於1982年,是臺灣第二大連鎖書店,創立時以同時售賣書籍、服飾、餐飲等複合式經營開業界風氣之先,鼎盛時分店數達百餘家,目前僅剩30多家。

  根據書店公告,由於租約期滿房東不再續租,城中店于24日晚10點正式歇業。為與眾多讀者告別,從23日上午10點開始舉辦“36小時不打烊”活動,並推出“6本500元(新台幣)”的購書優惠,還邀請多位作家、學者舉辦惜別講座,為讀者奉上最後的知識饗宴。

  24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數百位讀者將上下三層、面積有限的店面擠得滿滿噹噹。白髮蒼蒼的老人、背著書包的學生、帶著孩子的家長,紛紛來到書店選書購書。每一層的收銀臺前,都有十幾名顧客捧著書排隊等待結賬。在書店入口的展板處,民眾紛紛拍照留念,書店推出的惜別紀念章也很受歡迎。儘管離歇業只剩幾小時,三樓聽講座、喝咖啡的讀者依舊態度從容。

  “以前常來金石堂書店逛逛,它就像我的老朋友,現在它走了,我心裏有些不捨。”臺北市民林小姐説。

  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天的顧客人數較平常多5倍,營業最後2天的單日人次應可破萬,甚至還有高雄、花蓮的書迷遠道而來特地陪書店走完最後一里路。

  作為臺北人記憶中的書店街,重慶南路曾是臺灣當之無愧的文化地標。一棟棟倣巴洛克風格的紅磚洋樓見證了百年來臺灣出版文化的興衰浮沉,一脈書香賴以存續。不過近年來,隨著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及臺灣經濟整體的不景氣,書街也逐步走向衰落。

  重慶南路書街促進會理事長、耕耘書業數十年的沈榮裕掰著指頭對記者説,這幾年好多家書局結業,有書鄉林、小書齋、鴻儒堂、力行、新陸、建宏等,這次是金石堂,“你看多慘!”

  促進會秘書長趙立雍説,租金高昂是書店紛紛關門的主因。

  為了自救,重慶南路書街促進會這兩年連續舉辦面向青年的創意行銷活動,包括集印章、推出卡通展板、多用社交網站、增設咖啡廳等,並向臺北市政府申請了補助。沈榮裕説,儘管書街剩下的書店已降到個位數,但在愛書人眼裏,這是臺北人的精神家園,不能輕言放棄。

  “書店在重慶南路已超過30個年頭,人生有幾個30年,這麼長的日子裏有多少人進出、成長。因為有城中店,我們相遇。相信只要初衷不變,某天某個街角我們還會再相遇。”曾任城中店店長的許麗輝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