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電子設備分心現狀:超三成學生邊走路邊玩手機

2018-06-22 16:05: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青少年步行使用電子設備分心現狀》報告發佈 超三成學生邊走路邊玩手機

  孩子出門上學步行時會不會打電話、聽音樂、上網、玩遊戲?調查顯示,初高中年齡段的青少年獨立步行上下學的不在少數;同時,他們也是手機上網增長比例最快的人群,經常電子設備不離身。隨之而來的,是步行時不當使用電子設備的危險。日前,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佈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青少年步行使用電子設備分心現狀》調研報告,結果顯示:青少年步行時,被撞或差點被撞的經歷達42.01%。

  超三成學生塞著耳機聽音樂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城市裏沒有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孩子是少數的。此次調查顯示,有85.12%的學生擁有電子設備,而且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上學會帶著手機。即便有些學校不允許,學生們還是會帶來,並説這是方便與父母聯繫。

  調查顯示,初高中年齡段的青少年獨立步行上下學的不在少數,家長怕孩子路上發生意外,想著帶手機會讓彼此都安心些。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這些手機並沒有安安靜靜地躺在書包裏。

  受訪學生表示,帶手機到學校主要是為了與父母和朋友聯繫、了解新聞資訊、查收郵件、聽音樂等。問卷調查顯示,步行學生中35.08%的人總是或經常邊走邊用手機,主要用耳機聽音樂、發消息或使用社交媒體、打電話、上網看資訊、看視頻、玩遊戲等。

  與上海和廣州的學生相比,北京有更多的學生步行上下學。他們中有四成以上的學生每天都要穿越一二條馬路來到學校。在路上,有35.88% 的學生經常邊走路邊用耳機聽音樂,這也是學生路上玩手機的主要原因。另外,對戰停不下來的線上網遊、看社交資訊等,也是學生們路上玩手機停不下來的主要羈絆。

  交通意外是青少年首位傷害死因

  要保障孩子上下學途中的人身安全,絕不是家裏給配個手機就“完事大吉”的。目前正在讀初高中的孩子,是手機上網增長比例最快的人群,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電子設備不離身已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今年初,由中國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在京聯合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顯示,道路傷害排在19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傷害死亡致死率的第二位。其中,15至19歲青少年兒童首位傷害死因就是道路交通傷害。

  愛在路上聽音樂的學生們,即便眼睛看著紅綠燈,可被耳機塞住了耳朵卻讓他們降低了聽覺的敏感度。車子穿行聲、喇叭提醒聲、行人呼喊聲,混雜著耳邊的音樂,讓交通危險在不知不覺中降臨。

  令人憂心的是,42.01%的受訪學生自述曾被交通工具剮碰過,其中18.40%的學生表示發生剮碰與電子設備分散注意力有關。研究人員在上下學時段現場觀察發現,步行時,有7.59%的學生在使用電子設備而無視周邊交通狀況,其中41%的學生在用手機發消息,另有約40%的學生在聽音樂。而當時上下學時段觀測點的交通狀況是平均每1.1秒就有1輛車通過。

  調查中一些受訪學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父母與他們的交流時間逐漸減少,而且話題多集中在升學考試等,對於安全、生活常識的指導與小時候相比也大大減少,交通安全等話題更是鮮被提及。但數據告訴我們,正在讀初高中的學生是道路交通傷害的高發群體,與小孩子相比,他們雖然有更好的應急反應能力,但往往也更喜歡打破規則,不留意、不當心,反而發生危險。

  “84.21%的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年齡段的學生步行不會面臨危險,更年幼或更年長的學生才危險。”專家表示,孩子對自身行為的認知還不清晰,出於行為習慣、社交和心理等需求,有意無意地在步行時使用電子設備而分了心,存在較大風險。“社會各界應加以重視,合力改變現狀。比如,家長改變命令式教育,更多地關注孩子行動細節,在安全和生活上提供指導;學校在安全教育周以外,提供更多學習、認知的具體場所,引導青少年建立安全步行習慣和規範。”

  安全步行請抬頭

  步行是最日常的出行方式,也是安全出行習慣養成的關鍵。道路交通傷害不僅高發,而且往往難以預料。如果能做好安全步行,留意使用電子設備在步行中的危害,同樣也能培養其他方式安全出行的習慣。

  在調查訪談中,有孩子説:“過馬路時,剛好有人在群裏發紅包,我習慣地點開,沒注意已經紅燈了。”疏于留意之外,還有很多孩子高估了自己對安全步行的判斷能力。總有人覺得自己速度快,幾步就可以通過,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兼顧手機使用和步行安全,還以為聽音樂並不會影響走路,“一心兩用”很享受。

  步行時使用電子設備致死致殘的現象屢見不鮮,希望從學校教育開始,加強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識,保護好自己,不要戴耳機出行,不要在公路上使用滑板車、平衡車等難以制動的運動産品。專家建議:首先,青少年自身要對步行時使用電子設備而造成的危險加強認識;第二,在校教育,除了老師引導學生認識此行為的危險性以外,也可鼓勵學生間互相提醒和監督;第三,家庭教育,家長可以更多地了解子女上下學過程中的情況,並給予實際的指導和干預;最後,加強社會公眾對此現象的認識,發揮大眾輿論的力量,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步行行為規範。

  過馬路時,請摘下耳機;短視頻、動畫也有暫停鍵。孩子們,請停下這些你們沒有意識的危險行為。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社交心理也正在成長,不少孩子用手機社交軟體聊得正開心,或是擔心回復同學資訊速度慢不太好,也讓走路時“頭”很難抬起。但什麼能比生命安全更重要?安全步行,請抬頭! (呂大霖 製圖 馮晨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