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的中國人】胡春霞:從“打工妹”到人大代表 願望放小,堅持放大

2018-06-15 17:1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西安6月14日消息(記者黃立新 劉濤 舒隆煥)2004年,23歲的胡春霞從漢中勉縣來到西安,成為“打工妹”,她最初的目標是進城掙錢,供弟弟上學、補貼家用。“第一年在西安換了六七份工作,都是餐廳服務員。”回憶14年前的打工經歷,胡春霞既辛酸又欣慰,那是她夢想的起點和堅持的動力。

  笨鳥先飛 從學説普通話開始

  初到西安打工第一年,80後胡春霞體會到了打工的苦楚、漂泊、不易。2005年5月,幾經跳槽的胡春霞進入西安德發長餃子館工作。濃厚的勉縣口音、彆扭的普通話讓胡春霞得到最多的是差評:“連普通話都講不好,這女子能幹啥?”不服輸的胡春霞決心練好普通話。

  胡春霞在餐廳從小事、雜事,臟活、累活做起,沒有打一天“退堂鼓”。功夫不負有心人,胡春霞跟著師傅、電視機學會了普通話、英語、德語、韓語、日語。接著又參加技能比賽,月月爭第一、年年拿大獎,工作10多年來,她從未被顧客投訴過一次,常常被食客點名讓她服務。

  人民代表 不忘自己來自基層

  10多年的“西漂”,胡春霞始終不忘學習、奮鬥,憑著堅持和勤奮她獲得了“西安市十佳農民工”“全國優秀農民工”“陜西省勞模”,當選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胡春霞跑前跑後調研,為農民工群體奔走、呼籲、代言:“我從來沒忘記我來自基層,我要為基層群眾説話。”

  胡春霞進城打拼十多年,深知千萬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易。作為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經常有農民工朋友向胡春霞尋求幫助。她説:“就業、維權、看病、就讀這些事關乎農民工朋友切身利益,我調研後都會形成建議、意見帶到全國‘兩會’,持續關注。”

  感受時代變化 堅持為農民工奔走

  2017年陜西省進城務工人員達744.7萬人,同比增加34萬人,增長4.8%,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其中,本地農民工220.6萬人,外出農民工524.1萬人。10年中,進城務工人員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遇到的問題在增多。胡春霞説:“這兩年找我求助最多的是農民工討薪、子女上學問題,我都盡我所能呼籲、反映,讓農民工在城市生活更有‘獲得感’。”

  14年來,從西安回勉縣老家的路由10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到4小時的高速、再到1個多小時的高鐵,胡春霞從中感受到了城市生活品質的飛躍,大西安更具“西引力”。胡春霞看到了農民工群體的變化,也感受到了改革開放40年身邊的變化。從進城打工掙錢,到為農民工群體説話,胡春霞奮鬥了14年。她感慨地説:“我在西安搬過七八次家,從城中村到經濟適用房,我終於成了‘新西安人’,結束了‘西漂’。”

  採訪中胡春霞面帶微笑、坦然堅定,她説:“我深知,全國人大代表就要為人民代言,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會繼續關注進城務工人員群體的利益,做一個新時代合格的人民代表。”

  當記者問胡春霞如何理解“奮鬥”時,胡春霞沉默了近一分鐘,才説:“奮鬥,就是幹好本職工作,履行好代表職責;不忘自己來自基層。幹好今天事、思考明日事。願望放小、堅持放大。”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