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江蘇三項機制力推幹部擔當作為

2018-06-13 11:5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南京6月12日電 (記者賀廣華、姚雪青)幹得不好“下”,幹好了再“上”!江蘇省沭陽縣一位因工作失誤而被降級使用的原正科職幹部,幾年來在副職崗位上幹出實績,近日再次被提拔為“一把手”。

  為解決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幹部“下”的問題,沭陽縣去年在省內首建“科級幹部問題行為管理數據庫”,累計已有24名“能力不勝任、作風不過硬、狀態不適宜、自律不嚴格”的幹部“入庫”整改。整改不力的幹部受到降級或免職處理;整改到位、獲得單位和群眾認可的4名幹部,則“出庫”重新任職。

  改革步入深水區,需要攻堅克難的擔當者。江蘇省委今年5月出臺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大力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使幹部在科學的考評中釋放潛能、合理的期許中自覺行為、正確的導向中不斷奮進,凝心聚力推動江蘇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

  “三項機制”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江蘇省委通過建立法定程式和負面清單規範權力運作,不斷完善年度考核評價機制,讓奮發有為的幹部得褒獎、有實惠、受重用,對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失誤錯誤,責其改正並予以寬容;建立健全乾部調整退出機制,推動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為常態。

  日前,東海縣某局黨委書記在任職期間,下屬單位兩名業務科長在履行招投標程式中,因操作不合規受到黨紀處分,按照“一案雙查”要求,應當追究其領導責任。紀檢部門調查後認定他在“放管服”改革中大力推進、未謀私利,事後及時實行“不見面招投標”,彌補了程式漏洞,符合容錯免責相關規定,於是採取了提醒談話的處理方式。

  但保護不等於庇護,寬容不等於縱容。江蘇清晰劃定容錯邊界底線,確保容錯機制不成為幹部胡亂作為甚至違紀違規的保護傘;堅持容錯與糾錯相結合,在容錯的同時有錯必糾、有過必改。對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政懶政領導幹部,各地更是使出一系列“殺手锏”。

  泰州市設立“蝸牛獎”,劍指推進重點項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職能不到位、解決群眾關切不及時的責任人。兩年來,泰州市已先後向57個單位或個人頒發“蝸牛獎”,整改不力的“蝸牛”不僅“丟面子”,更有可能“丟位子”。

  幹部為事業著想,組織為幹部著想。“三項機制”以制度創新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高郵市經信委主任陸煒,54歲時被提拔為副處級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去年以來,當地提拔使用了10名像他這樣的“老黃牛”式幹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3日 01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