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高揚“上海精神”風帆 譜寫共同發展新篇章

2018-06-12 18:0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落下帷幕。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青島峰會的召開也標誌著上海合作組織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青島,上海合作組織揚帆開啟新征程,譜寫共同發展的美好新篇。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集中體現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上海精神”已被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在6月9日晚上舉辦的歡迎宴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了“上海精神”的以上內涵,並且特別強調了這一精神與中華文明傳統的“和合”理唸有很多相通之處。

  正如其名,上海合作組織從成立之始即彰顯了鮮明的“合作”導向。各個成員國一起,從“安全”領域的合作,逐步擴展到其他領域的合作,以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上海精神”,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認同和支援。在各國利益追求越來越多樣化、利益關係越來越複雜化的當今世界非常難能可貴。

  習近平主席指出,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創造性地提出並始終踐行“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衝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基於對世界大勢與時代潮流的4個最新判斷,即國際關係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安全穩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提出,弘揚“上海精神”應堅持5個“觀”,即要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觀,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要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實際上,“上海精神”與習近平近年來提出的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也正因此,我們才深化了對於“上海精神”的認識。這也體現了中國外交理念在保持前後一貫的同時實現了不斷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上海合作組織不僅在安全、經濟、人文等合作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在機制建設方面也邁出歷史性步伐。這為上海合作組織揚帆再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過去一年,中國是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一年前,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承諾,“中方將認真履職盡責,同各方一道,努力給各國人民帶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攜手創造本組織更加光明的未來。”一年來,中國創造了許多個“首屆”:首屆上合組織政黨論壇、首屆上合組織婦女論壇、首屆上合組織文化藝術高峰論壇、首屆上合組織醫院合作論壇……這些均體現了中國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作為。一年來,中國還在諸多機制性會議中當好了東道主:外長理事會會議、國防部長會議、安全會議秘書會議、最高法院院長會議、文化部長會議……重要共識不斷形成,重大成果不斷累積。

  青島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先後主持了小範圍和大範圍會談,就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現狀和前景、新形勢下各領域合作,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同大家深入交換了意見,同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併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青島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於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等文件,批准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未來5年實施綱要。青島峰會還達成了如下重要共識: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用的夥伴關係,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安全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各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上海合作組織擴大國際交往和合作十分重要。這些將使上海合作組織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發展新征程。

  相信,上海合作組織將以青島峰會為新的起點,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不斷譜寫國際關係史新的篇章。(作者劉晨光係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