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島經貿的“上合朋友圈”

2018-06-09 09:3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上合時間】

  “我們印度人的飲食離不開辣椒,過去為去除辣椒蒂我雇了50個人,而用這種機器雇5個人就夠了。”在山東青島膠州市膠萊鎮工業園裏,來自印度的客商裏奇科菲一邊驗收著新機器一邊對記者解釋道。

  裏奇科菲購買的辣椒去蒂機,是李志敏研製出來的專利産品。李志敏是膠州當地有名的“農民發明家”,他的産品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非常受歡迎。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開始“走出去”和“引進來”,與上合組織國家展開了越來越多的經貿合作。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一帶一路”建設賦予這句古詩新的時代內涵。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核心的“上海精神”,青島著力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共同建設守望相助、繁榮進步的人類新家園。

  平等相待,共建美好新家園

  “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了青島經貿的“上合朋友圈”,而交友之道就是平等相待。

  成功進入沙特、印度、巴基斯坦等18個國家和地區,總合同額超過240億美元。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的山東電建三公司憑著“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場”的經營理念,成為國際電站工程總承包市場的一匹“黑馬”。其在印度的蒙德拉電站項目成功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首次帶動中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超臨界機組設備走出國門,並榮獲2012年度印度基礎設施領域的最高獎。

  在項目管理上,山東電建三公司堅持本土化原則,儘量招聘本土員工;公司的分包商也大都選用當地隊伍,培養和扶持當地的合作夥伴。僅在印度,公司各項目就為當地提供了40000多個就業崗位。

  大學生默罕默德阿提克剛入職山東電建三公司巴基斯坦卡西姆項目部時,被安排為現場巡視員。這個能講一口流利中國話的巴基斯坦小夥子熱情開朗,工地上中巴員工總愛拉他當翻譯。開始他還很興奮,可慢慢地,默罕默德有了思想波動,他找到師傅孫立江發牢騷:“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現在的工作不適合我。”鍋爐鋼架技術員孫立江耐心説服默罕默德,讓他在安心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默罕默德很快成為脫硫系統的技術管理員,還當選為項目部的“明星職工”。

  與山東電建三公司一樣“走出去”的還有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移植國內成熟的“訂單農業”模式,讓中國棉花盛開在非洲大陸。

  “非洲土地遼闊,農村勞動力充足,但是缺資金、缺技術,而後者正是我們的強項,訂單農業可以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青島瑞昌棉業副總經理劉艷波介紹,公司雇傭當地人做“路線經理”,負責與農戶簽訂合同,然後將種子、農具以賒銷的方式發放到各家各戶,並進行技術指導。當地農民幾乎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種植。

  互聯互通,鋪設經貿大通道

  上合組織國家處在“一帶一路”沿線,而青島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在開展與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上優勢明顯。

  海上絲路四通八達。青島港先後與吉布地港、俄羅斯聖彼得堡港等“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建立友好港關係,沿線港口航線不斷增加。目前,青島港直達東南亞、歐洲、非洲等的航線達65條。

  “一週四五列、十天到中亞。”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總經理魏學倫這樣概括目前常態化開行的中亞班列。中亞班列從青島膠州站始發,分別經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前往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打通了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經貿往來的陸路通道。

  “中亞班列節省了時間和運費,所以被越來越多的客商接受。目前班列已經增加到每週四五班的頻次,2018年有望完成運量50萬標箱。”魏學倫説。

  有“農民發明家”之稱的青島膠州人吳洪珠開辦了一家農機生産企業,專門向俄羅斯、哈薩克、印度等國家出口馬鈴薯播種機、收穫機等專用機械。中亞、中歐班列的開通,讓吳洪珠的産品供貨更快、運價更低,也更有競爭力了。如今,吳洪珠的公司每年出口額達5000多萬元,其中,對上合組織相關國家的出口占絕大多數。

  6月1日,青島新新體育有限公司自巴基斯坦採購進口一批足球用於國內銷售。足球進口的最惠國關稅稅率為12%,由於我國與巴基斯坦簽訂了自貿協定,企業憑優惠原産地證書申報,進口協定關稅稅率降低為0,這批貨物為企業減免了進口稅款2萬多元。

  原産地證書是享受關稅減免和其他優惠待遇的重要憑證,在國際貿易中有“紙黃金”的美譽。不僅是進口環節,在青島企業向上合組織國家出口貨物時,“紙黃金”也價值不菲。近日,青島海爾海外電器業務部經理甄珠來到青島海關業務窗口辦理原産地簽證業務。“這次出口巴基斯坦的洗衣機貨值將近21萬美元。”甄珠説,憑藉海關簽發的自貿協定原産地證書,客戶在巴基斯坦海關通關時可以減免4萬餘美元的關稅。

  園區建設,助力經貿投資合作

  日前,商務部正式復函,支援青島創建首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園區”。

  早在2015年,青島與上合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就簽署了共建“歐亞經貿合作産業園區”合作備忘錄。園區依託青島口岸優勢,引導優勢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商共建雙向投資貿易項目。

  “園區在國家級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的貿易物流先導區,已經吸引了21個項目簽約落戶。”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郝國新介紹,“目前已經在上合組織的三個國家建立了工業園。”

  2013年,海信集團與中非基金共同投資建設的海信南非工業園正式投産,將産品和服務輻射到了南部非洲15個國家。2016年,海信變頻多聯式中央空調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量取得了125%的增長。2017年海信成立了俄羅斯分公司,並籌劃于2020年在俄羅斯建設生産園區。

  2018年4月,中俄地方合作園(青島)在西海岸新區啟動。園區將為中俄雙邊合作聚集新動能,打造中俄地方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的國際化示範平臺。與此同時,以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為主體、中俄地方雙向投資參與建設的俄中地方合作園(莫斯科),與中俄地方合作園(青島)形成聯動,促進中國企業到俄羅斯發展。

  實現共同發展,是上合組織成立伊始就設立的重要目標。2017年,青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比2016年增長11.2%;與上合組織國家的進出口額比2016年增長12.5%;與上合組織國家累計雙向投資226個項目,合作規模達16.6億美元。數字顯示,青島經貿正以加速度擴大著它的“上合朋友圈”,並通過經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踐行著共謀發展的美好夢想。

  (本報記者 劉艷傑 朱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