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島印象”:獻給峰會的禮物

2018-06-09 08:4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青島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傑 朱楠

  浪花簇擁的棧橋,珠光環繞的燈塔,雙塔高聳的天主教堂,螺旋上升的雕塑“五月的風”……青島的歷史建築、新老城區地標,化作了美輪美奐的珠寶飾品,展現出別樣的城市風情。

  這就是青島籍珠寶諮詢師鐘峰以青島元素為核心設計的系列飾品,她稱之為“青島印象”城市手信,是她為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精心打造的禮物。

  鐘峰從小生活在青島嶗山腳下,山和海是她童年的搖籃。“小時候,覺得棧橋很長很長;天主教堂彩色的玻璃窗很像我收集的彩色糖紙;沙灘是我們遊戲的樂園,我們一邊玩沙,一邊聽往來輪船的汽笛……”鐘峰説。

  長大後,鐘峰離開青島去外地讀書,在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但家門前的大海、古老的建築,成為她心中不變的鄉愁。

  “我去過很多國家,向很多國外朋友介紹青島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但語言能表達的內容畢竟有限,我總想把青島的美用更具象、更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鐘峰回憶説,直到4年前她在巴黎街頭,看到當地商店售賣的各式各樣以城市風情為主題的精美禮品,她的靈感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不能用青島本土的元素,為家鄉設計一款城市手信呢?2015年,鐘峰跟另外一位青島籍設計師一説,兩人一拍即合,於是開始了“青島印象”系列飾品的設計。

  鐘峰立足自己的專業,把設計理念用珠寶首飾的形式錶現出來。除了對美的藝術表達和近乎苛刻的工藝要求,她還追求時尚與實用的完美統一。她認為,有生命力的東西才更有價值,而這生命力就來源於城市文化。

  “我首先想到的青島元素是大海和建築。”鐘峰説,風光旖旎的大海最能表現青島的自然之美;歐陸風情的老建築,標誌時代的新建築,最能反映青島的人文之美。我們選取了棧橋、小青島燈塔、“五月的風”雕塑等作為設計元素,用城市百年的歷史文化和跨越東西的標誌性建築來講述青島故事。

  “在寶石原料的選擇上,我最終決定用天然珍珠和倫敦的藍色托帕石。珍珠是來自大海的禮物;選擇藍色的托帕石則是因為這種寶石很像我記憶中家鄉海的顏色。”鐘峰説。

  “從開始構思到第一批成品完工,經歷了整整3年的時間。”鐘峰説,原來計劃第一批成品在今年8月份完工,但因為上合青島峰會在6月份召開,所以設計師和工廠加班加點,精心趕制出了30條項鍊。

  “希望能有機會將這些飾品送給外國友人,希望這份來自民間的禮物能讓他們感受到青島市民的熱情好客,時常記起青島這個美麗的中國城市。”鐘峰對記者説。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09日 07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