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朋友圈”不斷擴大
6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青島舉行。這是中國今年的一場重要“主場外交”,也是上合組織即將18歲的“成人禮”。
作為東道國,中方邀請了上合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的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機構的負責人,齊聚黃海之濱,共商合作大計。此外,習近平主席還邀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伊朗等國元首對中國進行訪問,並將同其他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上合組織進入“青島時間”,俄羅斯《獨立報》5月22日刊登的一篇題為《上合峰會將在孔子故鄉舉行》的報道稱,“此次上合峰會舉行地點的選擇並非偶然。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大部分成員國領導人,已多次到過北京和上海。正如青島市政府一名官員所説,青島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築魅力十足的大都市。作為黃海港口城市的青島是‘一帶一路’交通運輸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而且具有舉辦國際活動的豐富經驗。青島恰好還位於孔子的故鄉山東省。儒家思想被視為中國世界觀的構成要素之一。”俄羅斯朋友的分析,給了我們一個觀察上海合作組織“青島時刻”的新視角。
上海合作組織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國,有著不同的民族、歷史、文化、宗教、制度、發展水準、生活方式。17年來,面對外部的壓力和內部的差異,上合組織各方沒有彼此排斥,而是加強溝通,在珍惜和維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的同時,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效果。
在上合組織框架內,沒有以大壓小、以強淩弱、以富欺貧的叢林法則,有的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相處之道。經過17年錘鍊的“上海精神”,超越了成員國之間意識形態和發展水準等不同,通過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保障了成員國共同利益的實現。而這恰恰是中國的“外交之道”。
上合組織其他7個正式成員國,都是我們的鄰國。秉持“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原則的中國人,更願意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更相信睦鄰、安鄰、富鄰的理念,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地惠及鄰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中談到的:“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
當前,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尚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卻“逆勢”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7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達2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中中方出口15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中方進口673億美元,同比增長28.5%。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各類投資存量約為840億美元,多個大型能源、礦産和工業製造項目順利推進;中國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工程承包累計營業額達到1569億美元,一大批公路、電站、管線工程成為區域示範性項目。
這一連串實實在在的數據表明,中國對鄰國的“惠及”不是小恩小惠的小打小鬧,也不是損人利己的自私式合作,而是互利共贏的自願合作。
上合組織始於周邊,但並未止步于周邊。在上合組織原來的6個成員國中,除中國外都是蘇聯解體後的國家,曾有看法認為上合組織是“原蘇聯國家+中國”的合作平臺。隨著印巴的加入,上合組織不僅發生了成員結構的變化,組織內部需要構建新的平衡,而且還産生了一定的政治意義。過去,在人們的一般認識裏,上合組織的地理空間是在中亞,印巴的加入,則意味著大半個南亞都將進入上合組織的地域。這表明,上合組織由此將往中亞——南亞——歐亞大跨域組織的方向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從中亞拓展到南亞,從內陸進入印度洋,地域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朋友圈”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組織合作潛力明顯增強。上合組織現有蒙古、伊朗、阿富汗和白俄羅斯4個觀察員國,還有斯里蘭卡、土耳其、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和尼泊爾6個對話夥伴國。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國家申請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
曬曬上合組織的“朋友圈”,我們會發現,在上合的“好友”名單中,既有“印度洋明珠”斯里蘭卡,也有我國在獨聯體國家中的“全天候好夥伴”白俄羅斯,還有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伊朗。這些國家,有的並不是我們地理上的鄰國,但他們都是“一帶一路”上的同行者。
如今,中國和這些國家已成為“和睦相處的好鄰居、同舟共濟的好朋友、休戚與共的好夥伴”,他們猶如歐亞大陸上的一盞盞明燈,而上合組織讓這些明燈連起來,讓歐亞大陸的夜空燈火輝煌。
上合組織的“朋友圈”不是小圈子,也不是封閉和排他的圈子。中方一直主張擴大上合組織的對外交往、吸收新鮮血液,這是上合組織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上合組織一貫奉行的開放包容方針的體現。未來,上合組織的“朋友圈”將進一步擴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人們有理由相信,“上合之路”會更加寬廣,會通向更遠的地方。
本報北京6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