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閃耀在亞歐大陸腹地的理想之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

2018-06-07 13:1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閃耀在亞歐大陸腹地的理想之光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記者余曉葵

  孔孟之鄉,黃海之濱。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山東青島舉行。

  與新世紀同行,17歲的上合組織不僅生長出青春的體魄,更收穫了成熟的胸襟。自2001年6月成立以來,上合組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拱衛和平、引領發展,成功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之路。

  亞歐大陸歷經的無數榮光與坎坷,不僅承載著人類文明的重要記憶,更讓身處這塊大陸腹地的人民深沉、睿智。面對本地區新的挑戰,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合國家正攜手求索關乎自身發展乃至人類命運的路徑。

  讓共同安全成為發展基石

  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原本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富庶之地,可以在政治動蕩和戰火衝突中迅速淪為不毛之地。從巴爾幹到中東,人類歷史幾多教訓,國際現實不乏例證。

  新世紀之初,亞歐大陸腹地同樣面臨嚴峻的安全威脅。隨著冷戰結束及蘇聯解體,國際環境發生巨變,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活動猖獗,毒品販運和跨國犯罪形勢嚴峻。各國對加強安全合作、維護和平穩定的共同需求,使安全合作成為上合組織的“動力之源”。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烏茲別克六國從建立邊境地區軍事互信入手,把相互合作逐步擴大到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等廣泛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法者,治之端也。甫一成立,有關各方就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在國際上首次對“三股勢力”作出定義,成為最早明確打出反恐旗幟的國際組織之一。此後,上合組織又簽署了《反恐怖主義公約》《合作打擊犯罪協定》《反極端主義公約》等一系列文件,將安全合作視野進一步拓展至反恐防暴、防務安全、資訊安全、禁毒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等多個領域,為維護成員國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團結合作,鑄成反恐利劍。從2013年到2017年,上合組織合力制止了600余起具有恐怖主義性質的犯罪活動,摧毀了500多個武裝分子培訓基地,抓獲2000余名國際恐怖組織成員。

  隨著自身影響力的擴大,上合組織將共同安全延伸到本地區更廣泛的範圍。上合組織專門成立了“上合組織-阿富汗聯絡組”,並於2012年給予阿富汗觀察員國地位。當前,上合組織基本上圍繞阿富汗形成了“安全帶”,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為該組織打擊“三股勢力”和禁毒合作開闢了新的層面。

  17年來,上合組織已成長為亞歐大陸最重要的地區組織之一,為維護世界安全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基於其成功的安全實踐,上合組織為全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安全理念。2014年9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呼籲,堅持“上海精神”,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以集體之力、團結之力、合作之力,攜手應對威脅挑戰,共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得到更大發展。

  以共同發展驅動區域繁榮

  古絲綢之路曾為亞歐大陸帶來繁榮。如今,百花園般的盛景正以新的維度再現:紅紅火火的邊境口岸,風馳電掣的中歐班列,延伸通達的能源管道,星羅棋佈的基建項目……

  實現上合組織國家共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的追求。2013年9月,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習近平主席發表《弘揚“上海精神” 促進共同發展》主題演講強調,落實“上海精神”,不斷增進成員國互信,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開展互利合作,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各成員國人民利益和訴求。

  這一年,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了享譽世界的“一帶一路”倡議。近5年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動亞歐兩大市場,體現出生成發展動能的巨大潛力。2013年至2017年,中國從上合組織成員國進口商品累計超過34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地區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近150億美元。

  攜手發展,只爭朝夕。“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光明之路”對接,在上合組織各國深入人心。現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已成為上合組織區域合作穩步發展的主軸。上合組織所在的區域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示範區”,早期收穫格外喜人。

  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各類投資存量約為840億美元,多個大型能源、礦産和工業製造項目順利推進;我國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工程承包累計營業額達到1569億美元,一大批公路、電站、管線工程成為區域示範性項目。

  伴隨著《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生效,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水準進一步提升。中吉烏公路全線貫通,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運營,中歐班列常態化高效運作,上合組織區域內初步形成涵蓋公路、鐵路、油氣和通信的複合型基礎設施網路,進一步拉緊成員國間的利益紐帶。

  用共同理想引領人類未來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5年7月,俄羅斯烏法上合峰會,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實現新跨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堅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區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建議,為上合組織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上合組織的誕生、成長和發展,中國一直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從中國智慧中吸收養分,“上海精神”愈發豐滿,引領國情迥異的各成員國攜手並肩、相向而行,展示出更加強大的上合力量。正如巴基斯坦國防大學教授阿克拉姆所認為,上合組織的成功是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佳詮釋”。

  和合共生,不止于上合;民胞物與,適用於世界。新時代的中國為亞洲和世界發展作出卓越的物質貢獻和制度支撐,並提供了走在時代前沿的價值倡導和思想引領。五年多來,習近平主席在包括上合組織峰會在內的一系列國際場合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治理觀、綜合安全觀、正確義利觀在內的一系列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理念新主張,為世界經濟指點迷津,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與力量,在國際社會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

  17年間,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上合組織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覆蓋面積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在塑造和平穩定環境,推動經貿合作的同時,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還積極推進人文合作和民間交流,朝著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闊步前行。

  亞歐大陸腹地在新世紀發生的深刻變化,積累的寶貴經驗,可以照進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

  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為訴求的新安全觀。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本原則,堅持不干涉內政,以開放合作方式增強戰略互信,拒絕冷戰思維,不搞零和博弈。

  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的新發展觀。即堅持大小國家主權平等、協商一致,以合作謀發展,維護各國核心利益,以平等互利方式推動發展和實現共贏。

  以多元包容、美美與共為特徵的新文明觀。即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彼此的自主選擇,倡導在求同存異中相容並蓄,推動文明間交流對話。

  在習近平主席和各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下,上合組織已經成為成員國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可靠保障和有力依託,為國際社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典範。

  背靠富饒的大陸,面朝寬廣的大海,美麗的青島即將迎來上合組織擴員後的首次峰會。人們期待,青島峰會進一步提升上合組織的凝聚力、行動力、影響力,繼續弘揚“上海精神”,謀求共同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更加響亮的上合聲音。

  (光明日報北京6月6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07日01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