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水到渠成共發展】南水北調潤津沽 綜合效益超預期

2018-06-04 11:07: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6月4日訊 南水北調工程意義深遠,綜合效益遠超預期。如今,南水北調已成為天津市至關重要的供水來源,其生態供水更是極大改善了海河水環境,為天津市綠色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資料顯示,引江通水一年來,天津新增城市供水量3.9億立方米,供水區域覆蓋中心城區、環城四區、靜海區和濱海新區部分地區,面積達1200平方公里,超過常住人口數量一半的天津居民從中受益,較好地滿足了城市生産生活用水需求,水資源保障能力實現戰略性突破。

  引灤引江:雙水源來保障

  天津是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屬重度缺水地區。引江通水前,城市生産生活主要靠引灤調水解決,農業和生態環境用水要靠天吃飯,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遠遠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天津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運作管理中心副主任崔海濤表示,通水三年多來,天津市引江供水系統整體運作平穩、水質良好,累計收水25.73億立方米,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全市形成了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水資源保障能力實現戰略性突破、達到新水準。

  “為了保證供水安全,我們配備了運作管理經驗豐富的運作人員和檢修人員,運作方式為4班3運轉,每班工作8小時。”天津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引江市南分公司泵站管理所技術負責人孫喆表示,運作人員在主控室便可實現運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運作人員每小時對設備設施進行巡視記錄一次,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處置。

  飲水思源:增強節水意識

  “自來水腌鹹菜,汽車沒有騎車快,小白菜番茄搭著賣。”這是一句流行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的順口溜。從南運河水和海河水到灤河水,再到長江水,關於水,天津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

  “以前喝水略有點鹹。在壺裏做水,之後水垢就特別多,每3個月就得清洗一遍。如果要用水澆花,得先沉澱一會兒再用。”家住天津市紅橋區龍禧園的劉女士對於能喝到長江水感到非常高興,“大家都知道節水的重要性了,家裏洗青菜剩下的水就用來擦地了。”

  天津市水務局水保處四級調研員魯剛表示,引江水的到來還有效促進了城市水生態環境改善,中心城區環境水質明顯好轉,4條一級河道共8個監測斷面全部優於V類水,實現100%達標;同時加快了天津市地下水壓採進程,2015、2016兩年累計壓采地下水4757萬立方米。

  降低成本:創造發展空間

  水是生産之要,水權就是發展權。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擺脫缺水制約,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了機會和空間。有力促進節水工作的開展,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

  據了解,南水用於城鎮生活和工業,可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有利於促進生産力的合理佈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江水的到來,通過置換城鎮、工業長期擠佔的農業用水,可有效改善受水區農業生産條件。

  天津津能熱電有限公司生産技術部主任助理劉國樹感觸最大的是進廠的城市再生水的品質有了較大改善,企業用水成本降低,用水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比如,再生水指標(硬度)從2014年的6.5毫摩爾/升下降到2017年的3.85毫摩爾/升,降幅達到40%;單位産品用水成本從2014年的5.802元/Mwh下降到2017年的4.693元/Mwh,降幅達到19%。(年巍)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