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雷鋒志願者”陳建鈞:杏花林下産業“造血”謀富路

2018-06-02 10:02: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陳建鈞:用自己的努力回饋家鄉百姓。

  哪有困難,哪有需要,哪就有他的身影。

  公益如此,扶貧亦是。

  陳建鈞的家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溫都爾村。每到暖春四月,這裡上千畝杏花盛開,燦爛耀眼。掩映在一片粉紅下的,是他帶領村民增收開拓的“養殖大業”——烏雞養殖孵化專業合作社。此時,身為合作社理事長的陳建鈞正在為緊張建設的孵化場和即將到來的社員分紅大會忙得不可開交。

  其實,陳建鈞“成名”得很早,從2009年汶川地震參與救災志願者工作開始,他在公益事業上堅持了12年,榮獲民政部“全國首批優秀五星志願者”、“中國優秀青年志願者個人獎”等多項榮譽,算是公益圈中的“雷鋒人物”。

  烏雞養殖孵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建鈞。本人供圖

  茫茫草原戈壁,陳建鈞在這裡長大。他和大多數同齡人的童年都不一樣,家境貧寒、父親早逝,讓小小的他早早有了擔負家庭重任的想法,“輟學打工,供妹妹讀書。”幸運的是,他在鄉里鄉親和當地愛心公益組織的資助下完成了初中學業。

  社會的關懷、好心人的資助,在年幼的陳建鈞心中埋下了助人為樂的種子。16歲那年,他背起行囊走出農村外出打工。就算是每天過著撿破爛、收廢品掙錢謀生的日子,他都沒有忘記要當一名志願者的青春志向。

  2004年至2005年間,陳建鈞憑藉自己的力量發起手機“短信月捐5元活動”和“戒煙支援慈善行動”。他告訴記者,那是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覺得自己好像有點用了”。

  從那時開始,他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的腳步再沒有停歇過。

  汶川、雲南、四川雅安地震災區,三屆亞運會、全運會體育賽事現場,俄羅斯冰雪節、上海世博會園區,遍佈他感恩樸實的志願足跡。12年來,志願服務共計40余次,社會無償志願服務超過3萬多小時,累計行程10余萬公里。

  當年,四川雅安蘆山“420”地震發生後,陳建鈞第一時間趕到了災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災區震中心龍門鄉青龍場村姜城廣場看望群眾。在安置點陳建鈞發起建立的志願者愛心圖書室門口,總書記與陳建鈞親切握手,陳建鈞向總書記彙報了救災志願服務工作,得到了總書記的肯定。

  “志願者是災區重要的救援力量。”那一次,陳建鈞及其團隊的抗震救災事跡被編入了蘆山縣誌。這次難忘的經歷,也讓他更堅定了做志願者的信心。

  陳建鈞正在養殖區裏收烏雞蛋。本人供圖

  2015年春節回家,陳建鈞在連片的杏花林中發現了商機。 

  “村子裏林地資源廣闊,在發展林下經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村子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家裏的多是兒童和老人,3000多畝林地沒人經營,白白荒著,陳建鈞覺得浪費,敢想敢幹的他當即決定要做點事情。

  “雖然是國家級貧困旗,但是家鄉有的就是天然的青山綠水原生態,而大城市的人們對原生態安全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如果能把家鄉的原生態産品變成城市裏緊俏的商品,那脫貧致富就不是夢想。”從小吃百家飯長大,家鄉的一切都記挂在心。常年在外闖蕩,陳建鈞也了解一些貧困山區産業致富的路徑,經過調研,發現家鄉周邊的烏雞養殖還是空白資源。

  於是,他聯闔家鄉的10位青年,出資承包300畝閒置杏樹林,申請成立了合作社。在著手成立合作社的同時,他先後前往江蘇、山東等地,學習生態雞養殖方法。在政府各個部門的幫助下,拉電飲水,在山上建起了初具規模的養殖場。

  短短兩年時間裏,養殖規模從最初的烏雞1萬隻、笨雞5000隻,發展到了3萬隻。

  “我寧可自己少掙點,也不能讓跟著我幹的貧困戶不掙錢!”為了讓家鄉的貧困戶共同受益,陳建鈞通過“産業帶動、合作致富”的精準扶貧模式,採取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七統一分”模式幫助貧困戶飼養,進入産蛋期再由合作社收購雞蛋和種雞。

  合作社舉辦“迎新春送溫暖”公益活動。本人供圖

  “我們現在帶動4個鄉鎮126戶貧困戶,為他們免費發放200隻雞雛,然後按照80元一隻烏雞、2.5元一枚雞蛋的價格進行回收,確保他們戶均增收5000元—20000元。”2017年,陳建鈞帶領村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農村養殖,總收入突破了300萬,農民個人年收入從三千多增長到二萬多,從根本上把脫貧落到實處。

  2017年10月,陳建鈞探索出的“公益創業”“造血式”産業扶貧模式得到了內蒙古全區脫貧攻堅現場會觀摩團的高度評價。2018年陳建鈞創辦的合作社由於在産業扶貧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扎賚特旗委政府授予“2017年脫貧攻堅貢獻獎”。

  溫都爾村興隆屯,以前村民出行趕集僅靠一條不足兩米寬的土路,“晴天灰塵滾滾、雨天泥濘不堪”,落後的交通狀況已成為制約周邊幾個屯經濟發展的“瓶頸”。“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成了村民們多年以來的夢想和心願。“致富不忘眾鄉親!”聽到村民們説起“行路難”,2017年陳建鈞自掏腰包3萬元聯合村民開山鋪路,方便了村民們出行。

  在回鄉創業的同時,陳建鈞回到家鄉發起成立了“扎賚特旗義工聯合會”,現已發展志願者500多人,先後成立了村級、學校義工服務隊等6支分隊。愛心團隊正在不斷的發展壯大,2015年至今,義工聯先後幫助旗內四個貧困鄉鎮200多名學生與愛心企業建立一對一長期幫扶機制,為2000多名學生募集到了愛心書包、愛心運動鞋。

  “利用家鄉杏樹林下特有的綠螞蚱+穀物粗糧喂食散養的烏雞和土雞,滿足當下人們對食物品質和營養的要求,市場反響非常好。”陳建鈞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的雞肉和雞蛋銷路不愁、供不應求,也與很多酒店簽訂了批量訂購合同。今年,陳建鈞準備帶著他的草原烏雞,開拓新市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