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精神”鑄就上合組織核心價值觀

2018-06-01 09:0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對區域治理乃至國際格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安全、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就,根本原因在於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主要內容的‘上海精神’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汪金國告訴記者,經過成員國近十七年的共同實踐,“上海精神”已經成為上合組織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和獨特的精神品質。

  “上海精神”引領上合組織發展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汪金國看來,“上海精神”超越了成員國之間意識形態和發展水準的分歧,通過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保障了成員國共同利益的實現;它拒絕強權政治,以切實的制度設計保障所有成員國享有平等的決策權,使組織內的小國同樣能夠享受到組織影響力的提升所帶來的國際聲譽;它致力於推進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成員國通過共同合作在歐亞地區形成了一個新的安全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併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具體而言,上合組織成立以來的最大成就,便是維護了本組織所在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烏克蘭大使姚培生告訴記者,“上合組織成立之日便簽署了打擊‘三股勢力’公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這在國際上是首例。”

  汪金國向記者介紹,為應對恐怖主義給地區安全帶來的嚴重威脅,上合不斷加強自身反恐合作建設。如召開關於反恐的官方或學術會議、成立地區反恐怖機構、發佈涉及反恐的宣言和法律文件以及定期舉行反恐軍事演習等。目前,以打擊“三股勢力”為代表的安全合作已經成為上合組織的標簽。

  經濟合作是上合組織另一項重要議題。姚培生告訴記者,當前,上合組織框架下的國際合作項目已經實現了國家優惠貸款、上合銀聯體和發展銀行三位一體的融資渠道拓寬和以本幣互換協議為依託的本幣貿易往來。“隨著經貿合作的發展,上合不斷加強利益融合,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新起點 新機遇

  2016年塔什幹峰會後,上合組織擴員進程的正式開啟,組織擴員後的發展及前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有著良好發展勢頭的上合組織,將迎來很大的發展機遇。”汪金國告訴記者,隨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從體量來看,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性合作組織,其發展與合作的潛力巨大,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期。

  從組織發展來看,印巴的加入為上合組織帶來更多的組織資源,為組織的對外擴展、制度建設的細化和正式化注入新的活力,有助於提升其在政治、經濟和人文領域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從成員國關係來看,印度作為南亞大國加入上合組織,似乎可以打消各成員國的某些戒心,有利於實現組織內部的互信團結和長遠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上合組織完成了從組織創立到建章立制的階段,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阮宗澤認為,隨著組織擴員,未來上合組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當前西方反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發展中國家、新型經濟體國家都希望能夠抱團合作,上合組織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新形勢 新挑戰

  “上合組織實現擴員後,如何開好步,起好頭,尤為重要。”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是首次擴員後的首次峰會,在阮宗澤看來,青島峰會將成為未來上合組織發展的重要新起點。“過去這些年,上合組織在建章立制上做了很多積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要按照上合有關章程,弘揚‘上海精神’,處理好上合組織面臨的此次轉型。”

  儘管成果不凡,但新形勢下上合組織仍面對很多挑戰。汪金國告訴記者,從外部挑戰來看,“三股勢力”依舊猖獗,國際恐怖主義的肆虐使地區安全形勢面臨新的挑戰,對上合組織的發展産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傳統的安全合作面臨來自地區恐怖主義的新挑戰的同時,經貿、政治、人文合作的路徑也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汪金國向記者介紹,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日趨複雜,美國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巴黎協定》,暗示著美國主導的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挫折,區域一體化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從內部來看,組織擴員後,多元性賦予上合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帶來擴員後機制運作方面的新問題。汪金國説,由於上合組織成員構成異質性明顯,成員國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經濟規模和價值取向,在上合組織的組織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上還存在一定分歧。如何就該問題協調一致,達成共識,關係到上合組織的發展前景。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看來,上合組織在協調與執行方面仍有進步空間。各成員國的現實能力和主觀意願差異,使上合組織內部間的協調存在障礙,執行能力較弱。上合組織缺乏有效的執行機構,由於授權有限,上合組織缺乏必要的行動和干預手段。

  “上合組織經濟合作發展速度仍待提高。” 姚培生告訴記者,蘇聯解體和金融危機都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産生了重大衝擊,成員國經濟發展起點不同,發展水準不一,尚不能與歐盟等發達國家相比。同時,成員國間仍存在貿易壁壘,經濟一體化條件尚未足夠成熟。“如何進一步加強上合組織內部經貿領域合作,在此方面有很大的空間,也將成為未來上合組織發展新的增長點。”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的靈魂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面向未來,上合組織如何迎接新時期的挑戰?汪金國認為,要以“上海精神”為核心,打造上合組織價值觀。在成員國的交往實踐中,要堅持和發展“上海精神”,形成有效的組織認同。

  2017年6月,哈薩克阿斯塔納上合峰會,習近平表示,“上海精神”産生的強大凝聚力是本組織發展的保證。習近平多次對“上海精神”的闡釋,凝聚廣泛共識,也為上合組織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我們對上合組織的前景充滿信心,因為它有獨特而珍貴的‘上海精神’。”近年來有些國際組織內部紛爭不斷,凝聚力在衰減,甚至出現“退團”。姚培生告訴記者,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以來從沒有出現此種情況,最主要是因為對“上海精神”的堅持。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的靈魂,也是其顯著區別於其他國際組織的本質所在。上合組織擴員後,更需要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使其內化為新成員的行為準則。”

  在汪金國看來,“上海精神”不僅契合了成員國維護主權獨立的需求,也使得各國以完全平等的姿態參與區域事務,是保障上合組織成員國克服彼此間分歧、形成對組織認同的深層原因。

  “上合組織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在‘上海精神’的引領下,建立了一個新的地區性組織,還在於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擁有眾多文明的國家開展地區合作的全新模式。”汪金國同時表示,異質性極強的各成員國建立互信,走向聚合,從雙邊合作走向集體行動。上合組織通過構建新型國際組織以推進地區合作的嘗試,形成了新的地區合作範式,並有望為歐亞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提供助力。青島峰會將是上合組織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