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一輪歐洲金融危機將爆發?義大利引燃市場恐慌

2018-05-31 10:1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報道 駐義大利特派記者 葉琦 記者 趙覺珵 顯揚】義大利政治前景撲朔迷離,加上對中美貿易戰的擔憂,全球金融體系不穩定因素大量出現。據美國《華爾街日報》30日報道,“金融大鱷”索羅斯認為,美元飆升和新興市場的資本外逃,可能導致另一場重大金融危機發生。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今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已10年,目前的經濟復蘇實際上充滿矛盾和不確定性,潛在的金融風險確實離我們越來越近,歐洲是可能引發這種危機的一個原因。但和歐洲相比,中國目前處於安全地帶,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衝擊。

  亞洲市場大幅震蕩

  據路透社30日報道,義大利五星運動和北方聯盟再次尋求組建聯合政府。之前該國總統拒絕接受他們提名的反對歐元人士擔任財政部長。消息人士稱,兩黨正在試圖就另外的財政部長人選找到“妥協點”。隨著意大利政局緩解,歐洲市場開始回升。30日,義大利股市出現反彈,並帶動德國、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股市的上漲,截至發稿,義大利富時MIB指數漲幅擴大至1.48%。此前一天,歐美主要國家股市全線下跌,義大利富時MIB指數大跌2.7%。

  但受義大利政壇危機可能導致義大利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以及中美貿易談判前景不明影響,30日當天,亞洲多國股市深度下挫。滬深兩市逾百股跌停。上證綜指報3041.44點,創超過19個月以來新低。

  本已劇烈震蕩的新興市場雪上加霜。當天,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股價指數跌3.18%至1719.28點。越南胡志明綜指盤中一度跌超2%。菲律賓股指下跌約1.74%,創一年多來新低。此外,受歐美等股市拖累以及美元走強影響,印度盧比領跌東南亞貨幣,一度下跌0.5%。

  歐洲經濟地位尷尬

  索羅斯為市場恐慌情緒添了把火。《華爾街日報》稱,索羅斯在巴黎對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演講時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盟似乎已經迷失方向。歐盟官員採取的財政緊縮措施導致歐洲出現歐元危機,並進一步令歐元區內部各國關係轉變成債權人和負債方這兩大陣營。

  美國“市場觀察”網站稱,義大利是全球第四大政府債券市場,也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內亂”被視為對歐元生死存亡的威脅。另據彭博社報道,索羅斯警告稱,歐盟的生存威脅即將到來。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經濟在去年下半年出現復蘇的跡象,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今年3月開始對包括歐洲在內的經濟體發動一輪經濟制裁,歐洲經濟正遭遇嚴重挑戰。忻華認為,對美關係是歐洲最重要的對外關係,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使得歐盟的對外貿易遭到重壓。雖然“貿易大棒”還未真正落到歐盟頭上,但它懸在歐盟頭上,不斷製造恐慌氣氛。目前歐洲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正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在新一輪的科技發展中,歐洲落後於美國;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規模經濟中,歐洲又不如中國有優勢,處境非常尷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主任陳新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義大利作為歐元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一旦退出,帶來的影響將十分巨大。目前面臨類似問題的還有歐元區另一大經濟體西班牙。陳新認為,如果義大利和西班牙選擇退出歐元區,可能成為歐洲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帶來的衝擊將比英國退歐更大,甚至可能導致歐元區解體。

  中國經濟依然堅挺

  3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207元,連續第五天調降。路透社稱,早盤人民幣中間價跌至近四個半月新低,盤中匯價逼近6.43元關口。義大利政局動蕩拖累歐元大跌,支撐美元指數強勢上漲,人民幣中間價順勢低開,市場價一路承壓。但市場沒有出現恐慌性購匯的情緒,購匯力量也沒有特別多。同一天,人民幣兌歐元小幅升值約0.035元,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7.4074元。

  儘管索羅斯發出金融危機警告,大環境不利因素有增無減,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堅挺。路透社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0日發表聲明,維持對中國經濟增長預估6.6%不變。

  白明表示,歐洲如果出現問題,中國當然會有壓力。但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內部,如果能將地方債務、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限制在可控範圍內,下一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此外,隨著中國的金融改革循序漸進,中國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政策工具應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衝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