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當局向臺商推銷海地商機 媒體人:這是給自己人挖坑

2018-05-31 09:4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城下之盟!島內許多人昨天都感到了某種羞辱。此前一天臺當局與來訪的海地總統公佈一份“聯合聲明”,聲明中稱,60天內臺灣與海地共同為海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吸引投資等領域規劃架構和新合作條件,簡而言之就是説明白能給海地多少好處,而且須限期完成。海地總統莫伊茲此訪台灣原本被島內一些人寄望是“送溫暖”,因為一個月內多明尼加與布吉納法索先後與臺“斷交”,重創蔡英文當局。

  蔡英文滿口答應海地,臺“外交部”連夜舉辦“海地投資説明會”,向島內廠商介紹海地的投資商機。據《聯合報》30日報道,臺“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稱,未來對海地以及其他“友邦”間的合作計劃,臺當局將積極規劃,並引導、運用“國營事業”與民間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相關規劃,搭配“友邦”市場所提供的利基,強化對“友邦”的投資及合作,擴大臺灣在海外的整體經貿佈局,“以達成友邦發展、鞏固邦交及企業商機等三贏綜效”。島內一位資深媒體人士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這就是一個坑,蔡英文當局給自己人挖的坑,島內企業對此是排斥的”。

  島內許多網民、媒體和評論人士30日都提到十幾年前的一樁舊事,一起由此産生的悲劇。

  “海地臺商經驗慘痛,還敢再前進嗎?”30日,雅虎臺灣論壇上,媒體人賈斐懋回顧道,陳水扁時期,被稱為臺灣“帽子大王”的戴勝通響應政府政策,遠赴海地設廠,沒想到當地發生動亂,造成工廠無法營運産生虧損,最後負債10億新台幣結束制帽廠,也成了壓垮三勝制帽的最後一根稻草。戴勝通後來又因為積欠政府擔保的貸款1.5億元,遭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追債,告上法院,隨時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文章寫道,十多年前戴勝通就是受“總統”及政府高層人士要求,以“邦交”為名,才決定赴海地投資設廠。無怪乎他事後氣得直呼自己為“國家”付出這麼多,為什麼還要被追殺?他還曾感嘆“企業赴海外投資,別一味跟從政府政策,不然只是去送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