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築牢制度屏障 守住綠水青山——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重要講話

2018-05-22 12: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再一次宣示了黨中央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指明瞭以制度之力推動新時代綠色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制度和法治建設,以最嚴格的制度、更嚴密的法治,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可靠保障,向子孫後代交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滿意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陸續開展。特別是在制度建設方面,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臺;一系列佈局推進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生態的文件密集問世,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超過40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印發,一批地方領導幹部被嚴肅問責……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漸完善,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應該看到,雖然我國生態環境品質總體上持續好轉,但已經取得的成效尚不穩固,遠未到高枕無憂的程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防範生態環境風險都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都是一場必須要打且必須打贏的大仗、硬仗、苦仗。在此階段,尤其要著力做好制度建設,讓制度的剛性約束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切實守住綠水青山。

  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大力度築密築牢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屏障。一是織密“制度網”,解決好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就一些領域存在制度空白、無法可依的情況,就部分領域存在現有制度落後於環保實踐的情況,應抓緊出臺法律法規、強化落地細則、動態跟蹤調整。二是構建“制度鏈”,解決好制度銜接不暢的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是個系統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各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必須統籌兼顧,相關部門亦要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協調聯動。三是狠抓落實,解決好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堅決打破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怪圈,讓制度長出“鋼牙利齒”,形成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剛性約束。通過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制度建設,真正構建覆蓋生態環境保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廣泛的生態共識在生産生活各個領域落地生根,進而轉化為全國人民的積極行動和巨大合力,繪就青山綠水、詩意棲居的中國圖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永續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