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色列歌手奪歐歌賽冠軍引非議,歐洲“春晚”拼得是演技?

2018-05-14 09:5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孫微 青木】“以色列贏得歐歌賽,這是否公平?”近年話題不斷的歐洲電視歌唱大賽(歐歌賽)12日晚迎來大結局,曾被批“音樂恐怖”的以色列女歌手妮塔芭茲萊在決賽中獲得冠軍。歌手們“拼場面、拼政治、拼背後故事”的做法也引發越來越多的爭議。

  “我不是你的玩具,你這個蠢男孩”

  今年的決賽在葡萄牙最大娛樂場所裏斯本阿爾蒂斯競技場舉行。全球約兩億觀眾觀看比賽,約3萬人專程到裏斯本現場看比賽,當地週末酒店入住率高達95%。決賽舞臺上,今年25歲、曾任以色列海軍樂團歌手的芭茲萊身著多彩和服,伴隨著打舌、咯咯叫聲及模倣雞的舞蹈動作,演繹了一首捍衛女性權益的歌曲《玩具》,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認為這是一首怪異的流行歌。《玩具》的歌詞“我不是你的玩具,你這個蠢男孩”明顯受到全球反性騷擾運動“我也是(#MeToo)”運動的啟發。

  冠軍被批“表演多於唱功”

  “謝謝你們接受我們之間的不同,謝謝你們讚揚多樣性”,芭茲萊奪冠後如此表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打電話祝賀,稱芭茲萊是“以色列最棒的大使”。在決賽前,《玩具》在YouTube已吸引逾2000多萬人觀看,是參賽歌手中最多的。這是以色列歌手自歐歌賽1956年舉辦以來第四次奪得冠軍,上次是1998年。芭茲萊的奪冠成為以色列各大媒體頭條,不少媒體紛紛回顧新人的成長之路:2017年才開始參加以色列國內選秀節目,從海選中一步步勝出。

  不過,芭茲萊著重表演多於唱功的做法也惹來不少批評。去年歐歌賽冠軍得主、葡萄牙男歌手索布拉爾曾表示《玩具》是“恐怖的音樂”,他認為歌唱比賽應著重音樂,不是“場面”。有以色列媒體表示,芭茲萊的粉絲主要是年輕人,年齡大的觀眾不太明白她的歌曲到底想表達什麼。還有以色列媒體分析給芭茲萊零分的評委和觀眾國籍,稱其有很明顯的政治意味。

  凸顯歐洲大陸身份危機

  歐歌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歌唱類比賽之一,後來以色列和澳大利亞的歌手也加入比賽。美國媒體《Slate》稱,歐歌賽的比賽規則禁止任何政治類歌詞、演講或者姿態。但是由於比賽規則在執行中沒那麼嚴格,以至於比賽的過程中包容與分裂並存,現代歐洲大陸的身份危機因此在比賽中凸顯。除了芭茲萊的《玩具》,義大利歌手的《你對我沒有任何意義》列舉恐怖襲擊地點巴塞羅那、倫敦、尼斯,呼籲遇襲之後要保持堅強。

  “歐洲人不再討厭德國了”,德國《圖片報》感嘆德國歌手米謝艾爾舒爾特獲得第四名。前幾屆,德國歌手曾多次獲得倒數前三。對此,德國媒體曾抱怨是因為“歐洲人記恨德國”,比如德國經濟一枝獨秀或默克爾難民危機引發歐洲人不滿。俄羅斯殘疾女歌手未進入決賽也引起爭議,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與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緊張有關。

  一些觀眾認為,歐歌賽為了體現多樣性價值觀,過於突出“政治正確”。比賽中靠話題和場面來吸引觀眾的歌曲還有不少:丹麥歌手歌頌愛好和平的維京人,愛沙尼亞女高音涅查耶娃身穿佔據大片舞臺的裙子,獲得第二名的塞普勒斯歌手芙蕾拉簡直就是碧昂絲的翻版……德國《焦點》週刊批評歐歌賽越來越媚俗,歌手過度包裝,過度塑造某種場面以吸引評委,尤其是社交媒體化的觀眾。決賽中還發生小插曲,一名男子突然衝上臺搶去英國參賽者的麥克風,男子後來被捕。

  根據規則,歐歌賽冠軍所代表的國家會成為下屆比賽東道主,第64屆歐歌賽明年將在以色列舉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