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近期發生多起流浪犬咬人事件,專家:違法棄養須受嚴厲懲罰

2018-05-09 15:47: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出現在街頭的流浪犬,除了少部分屬於走失外,大多是遭主人遺棄。各地養犬管理法規針對棄養犬行為的行政處罰過輕,無法促使養犬人糾正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各地養犬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體制不順暢,無法對流浪犬進行有效管理。

  5月7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小區內,一名5歲的小男孩被一隻長約60釐米的黃色流浪犬咬傷右臉。據家長説,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內,這只流浪犬可能已經咬傷了8人。

  這並非流浪犬傷人個案。

  近日,多地發生多起流浪犬咬人事件,尤其是湖南湘潭大學兩名大學生被校園內的流浪犬追咬,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流浪犬咬傷人後果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引發狂犬病。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近日發佈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統計,今年3月,全國有21人死於狂犬病,而在過去的2017年,全國有502人死於狂犬病。

  流浪犬傷人事件頻頻發生

  小男孩被流浪犬咬傷的地點在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一小區。

  當時,小男孩在這個小區上輪滑課,由於早到,就蹲在地上看螞蟻。突然,一隻長約60釐米的黃色流浪犬衝了過來,咬住他的右臉。

  隨後,小男孩的家長帶著孩子注射了疫苗和血清,對傷口也做了清理和縫合。據家長説,這只流浪犬可能已經咬傷了8個人。報警後,朝陽警方正在開展工作。

  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搜索發現,類似流浪犬傷人事件近日在各地頻發,影響最大的是湘潭大學兩名女生在校內遭一群流浪犬追咬一事。

  事情發生在5月1日晚上9時左右,一位女生在校園裏行走,一群流浪犬突然從灌木叢裏竄出來,追著女生將其咬傷。她的傷主要在右手臂和腰的後側,手臂有幾個咬傷的傷口。

  事件在網上曝出後迅速成為熱點。

  事發不到24小時,同一地點附近又有一名女生被咬傷。

  根據湘潭大學保衛處的通報,目前,兩名女生在學院老師陪同下,已及時到醫院進行狂犬疫苗注射和傷口處理,學生目前身體情況穩定,已恢復正常學習和生活。

  5月2日中午12點左右,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地區也發生流浪犬傷人事件。

  事發當日,某小區的保安劉某正在門口值班,一隻流浪犬出現在小區門口並試圖竄入小區。由於小區不允許流浪犬入內,劉某對流浪犬進行了驅趕。誰知在驅趕過程中,這條體型不大的流浪犬突然回頭,咬住了劉某的腳踝。

  據接診的浦南醫院統計,共有8名傷者被同一流浪犬咬傷。目前,8名傷者均已接受防疫處理。

  浦東警方接到群眾報警後,也隨即趕赴現場,並於當晚將肇事犬只捕獲。之後,將依法對肇事犬進行處置。

  流浪犬咬傷人後果嚴重。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近日發佈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統計,今年3月,全國有21人死於狂犬病。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統計,2017年,全國有502人死於狂犬病。

  對此現象,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熊文釗曾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流浪犬咬人事件多次發生,已經轉化成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地政府及社會公眾給予高度關注,對流浪犬進行集中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地方政府應該下定決心解決流浪犬問題。此前,支振鋒曾就養犬管理立法進行深入調研。

  流浪犬多為違法遺棄家犬

  為了觀察社區養犬情況,天剛濛濛亮,記者就走出家門。

  記者所在的居民小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記者剛走出居民樓,就聽見一聲“早啊”,抬頭一看,原來是本樓一位老年鄰居,手裏還牽著他家的黃色小犬。

  鄰居的孩子工作後,不在身邊住,老兩口兩年前養了一隻小型犬,從此以後,記者早晚下樓總能碰到。鄰居家的犬外出時,一直拴著犬鏈,但在電梯裏,卻從未戴過嘴套。

  沿著小區道路往前走,剛走到十字路口,一條棕色卷毛小犬從一輛汽車邊無聲無息竄出來,把記者嚇了一跳。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拎著卷成一卷的犬鏈,慢慢悠悠走著。

  記者所在的小區有一個公共健身場所,旁邊還有一大塊空地,當記者趕到這裡時,有5隻小犬和一隻中型犬在互相追逐,都沒有係犬鏈,犬的主人則圍在一起聊著家常。

  記者又圍著小區馬路轉了一圈,前後碰見4次居民遛犬,其中3次不係犬鏈,小犬跑前跑後圍著主人又蹦又跳。

  根據《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攜犬出戶時,應當對犬束犬鏈;攜犬乘坐電梯的,應為犬戴嘴套;不得攜犬進入公共綠地、社區公共健身場所等……

  記者當天早上遇見的11次遛犬行為,比照《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違法率為100%。

  在一位小區居民看來,這種違法養犬,後果還不算太嚴重,畢竟犬都是有主人的,令人擔憂的是違法棄養犬之後成為流浪犬。

  據媒體報道,在陜西省西安市,警方每年收容的流浪犬在4000隻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棄養犬,目前警方已經收容處置了近4萬隻流浪犬。

  在江蘇省南京市,2007年至2015年10月,當地警方收容流浪犬總數已經超過3萬隻。經實地走訪了解,這些流浪犬,除了少部分屬於走失外,大多是遭主人遺棄。

  熊文釗説,現在養犬的人越來越多,但犬主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將犬遺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對棄養人進行行政處罰,沒有追究棄養人的責任。

  在熊文釗看來,針對流浪犬,地方政府的兜底管理責任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比如沒有足夠的收容場所對流浪犬實施集中管理和處理,減少公共場所的流浪犬數量,沒有對流浪犬實施衛生防疫,防止對城市市民産生危害。

  在支振鋒看來,正是由於犬的主人違法將家犬遺棄,才使流浪犬無人管束咬傷市民,形成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支振鋒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更深層面上,各地的養犬管理法規針對棄養犬的行政處罰過輕,無法觸動養犬人糾正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各地養犬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體制並不順暢,無法對流浪犬進行有效管理。

  “我們在調研時去過一個流浪犬收容中心,裏面收容了很多流浪犬,每天花費非常大,但我們實際上沒有足夠經費養那麼多流浪犬,納稅人的錢也不應該這樣花費。”支振鋒説。

  減少流浪犬須加大處罰力度

  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流浪犬出沒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居民人身安全的隱患。

  那麼,這一隱患該如何消除?

  熊文釗認為,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地方可以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養犬管理屬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範疇,“可以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

  熊文釗分析説,從源頭上來説,要加強養犬登記管理,同時要加大養犬人的責任,對棄養人進行追責;從政府管理上來説,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養犬監督,對於犬主人確實不願繼續養的犬、無主或無人領養的流浪犬,政府應該承擔兜底責任,實施集中收容,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於社會各界建立的關愛動物社團收容和領養流浪犬,政府可以加強扶持。”熊文釗説,“總之,社會各界應該多管齊下,解決流浪犬問題。”

  支振鋒認為,養犬問題屬於地方事務,由地方進行立法,但在各地進行地方立法的基礎上,可以考慮由國務院出臺行政法規,對養犬涉及的共性問題、原則問題進行規範,有利於各地遵照統一執行。

  支振鋒的看法是,首先要採用科技手段加強養犬管理,比如上海規定犬必須植入生物晶片,晶片中要有犬主人的姓名、單位、聯繫方式、注射疫苗記錄等資訊。無論是主人遺棄,還是自行走失,通過掃描電子晶片可追蹤相關資訊,督促主人依法養犬。同時,對於違法棄養的,規定更為嚴厲的處罰,減少家犬變成流浪犬。

  “其次,凡是在公共場所沒有主人牽著、也沒有植入電子晶片、沒有相應資訊牌的,統統視為流浪犬,養犬管理部門有責任予以捕捉。”支振鋒認為,“捕捉之後,養犬管理部門設定公示期,公告認領;沒有人認領的,再設定30天或者90天的領養公示期,沒有人領養的,可以做無害化處理。”

  “最後,相關部門在養犬事務上各管一段的養犬管理體制亟待理順,執法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亟待解決。”支振鋒説。

  (原題為《近期發生多起市民遭流浪犬咬傷事件流浪犬多為養犬者遺棄 專家稱養犬人違法棄養行為須受嚴厲懲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