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北經濟企穩釋放積極信號 工業回暖新興産業發展加速

2018-05-08 10:2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今年一季度,東北經濟運作呈現出繼續築底企穩、逐步向好發展態勢。工業經濟回暖及新興産業加速發展,是推動一季度東北經濟企穩向好的主動力。其中,遼寧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回升勢頭,工業增長領跑東三省

  今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釋放出諸多企穩向好的積極信號。隨著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的發佈,東北經濟運作呈現出繼續築底企穩、逐步向好發展的態勢。據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東北地區對全年經濟發展的信心正進一步增強。

  東北經濟步入穩定發展期

  從地區經濟增速看,一季度遼寧、黑龍江經濟增速分別為5.1%、5.6%,雖低於全國6.8%的平均水準,但較去年同期2.4%、6.1%的增速,仍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對於正處於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的吉林來説,一季度經濟增速雖僅有2.2%且創下歷史新低,但其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正不斷孕育集聚,未來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此前,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一季度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向好趨勢明顯,“一季度,遼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均在8%以上;黑龍江省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4.1%,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

  與黑龍江、遼寧相比,一季度吉林工業經濟數據不夠亮眼,但其服務業發展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比率大幅提高。據統計,一季度吉林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快於地區生産總值增速1.2個百分點,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8.3%,同比提高7.2個百分點,對地區生産總值的貢獻率達到62.7%。

  專家表示,總體看東北經濟目前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過去追求數字好看,轉向去水分和轉型升級發展。對於東北而言,這意味著更高頻率、更長週期的經濟陣痛,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耐心。

  工業回暖新興産業發展加速

  工業經濟回暖及新興産業加速發展,是推動一季度東北經濟企穩向好的主動力。

  數據顯示,一季度部分傳統重工業行情明顯轉強。遼寧41個工業行業中有2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達68.3%。其中,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8%,冶金工業增加值增長5.2%,石化工業增加值增長8.4%;黑龍江受高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拉動,冶金工業市場持續旺盛,生鐵、粗鋼一季度産量分別增長77.0%和78.0%。

  與此同時,新興産業培育發展進一步加快。一季度,遼寧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3.7倍,城市軌道車輛産量增長85%,光纜産量增長76.7%,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18.8%;黑龍江的汽車製造、農副産品加工等産業均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新興産業的支撐作用正逐步顯現。以油城大慶為例,在油田持續減産的情況下,該市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了3年來的首次正增長,其中新經濟板塊的替代作用功不可沒。

  專家表示,在全國四大區域板塊中,一季度東北地區工業經濟增速同比提高幅度最大,東北地區工業增長已基本回歸到正增長區間。其中,遼寧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回升勢頭,工業增長領跑東三省,黑龍江位居中位,吉林工業增速相對較低,但考慮到過去幾年吉林工業增速下降幅度較小的“基數效應”因素,東北地區工業已整體企穩趨好。

  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儘管東北經濟築底企穩的趨勢較為明顯,但就此認為東北地區已走出困境為時尚早,東北經濟須在改善營商環境、提振投資信心、增強經濟活力等方面補上短板。

  在營商環境改善等重點領域,遼寧積極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地取得積極成效,吉林借鑒浙江等地經驗做法全面推進“只跑一次”改革,黑龍江召開萬人作風整頓警示教育大會。

  “企業普遍反映東北營商環境正在改善,近期不少大型企業赴東北地區投資。比如,京東集團在瀋陽投資25億元建設‘亞洲一號’電子商務産業園,招商局集團與遼寧省就沿海港口資源整合正式簽署協議。”嚴鵬程説。

  對口合作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7個對口合作分省市實施方案,東北地區積極學習借鑒東部地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經驗,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和舉措,與東部地區110名幹部實現互派挂職,4000多名東北地區幹部和企業家通過各種形式在東部對口省市參加了培訓。

  據介紹,對口合作開展以來,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共簽署合作項目600余個,協議金額超過8000億元,阿里巴巴、京東、華為、恒力集團、浙江旅遊集團等企業在東北地區已啟動合作項目建設。目前,招商局集團與遼寧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已全面啟動,遼寧自貿試驗區在複製推廣99項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形成了13個全國首創案例。

  “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在對口合作園區建設、創新合作、國企改革、金融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快東北三省對外開放步伐。”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