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快速增長 農業農村投資越來越吃香

2018-05-08 10:2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今年以來,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增速大幅高於二三産業。農業農村投資熱與消費結構升級和規模經營發展密不可分。社會資本進入和隨之帶來的管理資源、經營理念,將有效提升農業整體經營水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了各類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的信心和動力。一季度第一産業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565億元,增速高達24.2%,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今年以來,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增速大幅高於二三産業。預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臺後,可能還會掀起新一輪的農業農村投資高潮。

  農業PPP投資迎來新機遇

  “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缺資金、缺人才,投資增加對農業農村發展非常有利,是個好現象。”魏百剛説,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政府投資力度在加大。今年以來,各地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力度,提前下達投資計劃,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比去年增長11.4%,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農業基本建設投資預算比上年增長3.5%,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記者採訪發現,這一輪投資領域越來越寬。對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投資比較明顯。同時,投資方式也日益多樣,過去更多的是以項目為載體開展投資,現在呈現出一種並購整合的投資方式。一季度涉農領域公開披露的並購事件就有31起,投資規模達到87.86億元,同比增長70%。

  在業內看來,農業農村投資熱與消費結構升級和規模經營發展密不可分。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拉動,一季度優質農産品市場供銷兩旺,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7%,吸引了各類資本看好農村市場。據統計,僅生鮮電商平臺就增加10億多元投入。同時,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力適度規模經營,對農業投資的積極性在不斷加大。今年前兩個月,畜牧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7.4%,大部分投向了規模化養殖場。

  “政府對農業農村的投資和支援形式很多,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但是,僅靠加大財政投入遠遠不夠,迫切需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增加投資。”農業農村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郭永田説,農業是投資數額很大且回收週期長、見效比較慢的行業,過去要想成功吸引社會資本通常是比較困難的。PPP是引導社會資本增加農業投入的重要手段。

  2017年6月份,財政部、原農業部發佈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文件破除社會資本進入農業公共服務領域的隱性壁壘。重點引導農業PPP參與農業綠色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以及“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等領域公共産品供給。此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大力推進農業領域,農業PPP投資迎來新機遇。

  社會資本務農積極性高漲

  近來,從網易的未央黑豬到京東的跑步雞,越來越多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務農。不久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未來5年新希望在農業領域直接投資將超過500億元。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我國傳統農業分散經營利潤低,但可以通過規模性投資和差異化經營實現高利潤。現在這些投資農業的企業不是關注傳統農業,而是以高效、規模和品牌為標誌的現代農業,他們在有機農業、迴圈農業、休閒農業等領域大有可為。

  農業農村部農産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説:“農業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當前規模種養業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業、農産品電商、休閒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村雙創勢頭強勁。全國返鄉下鄉創業人數已達700多萬,從事鄉村旅遊的勞動力已達850萬人。這為各類農業投資提供了舞臺。”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第一産業民間投資達919.3億元,同比增長24.4%,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11.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農業固定資産投資的81.2%。

  與此同時,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也為資本投入農業添加了底氣。《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確定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創新強農方面,重點支援現代種業建設、種養結合迴圈農業等。在協調惠農方面,重點支援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這都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鋪就了道路。

  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工商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經歷了幾個階段。2010年開始,包括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在內的外資PE機構開始投資農業企業,之後國內的一些PE基金也陸續加入。2012年,一些非農産業資本開始跨界,比如聯想集團投入獼猴桃,網易佈局養豬等。2015年以來,農産品電商、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相繼成為農業農村投資領域的風口。

  農業投融資難題仍待破解

  長期以來,農業發展始終面臨著融資難的障礙。社會資本進入和隨之帶來的管理資源、經營理念,將有效提升農業整體經營水準。但對於進入的企業而言,前方並非一片坦途。李國祥分析説,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初期,符合投資標準的標的也相對稀缺。在農業企業管理和規範性方面,更是考驗投資人的眼光及管理能力。除了必須面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短缺也是投資農業的難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文軍也表示,一方面農業生産週期長影響投資回報週期,行業的週期波動也十分明顯,社會資本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承受力等待未來的資金回報。另一方面,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這就把一部分社會資本擋在了外面,即使部分社會資本勉強進入,也容易導致“短期行為”。

  “要強化社會資本準入資格審查,因地制宜,避免由於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的盲目性導致資本流失,甚至失去再投入的信心。加強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的資本審查,尤其是對社會資本流轉農戶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前,要對其投資動機、資金情況、經營能力等作出評估,對實施情況進行全程監控,做到優勝劣汰。”龍文軍建議。

  由於農業生産具有弱質性特徵,受農業産業環節多、主體多、領域多的影響,農業建設項目單體投資規模與其他行業相比,體量較小,特別是有影響的標誌性重大工程更少。另外,目前農業生産主體分散問題依然存在,農業生産經營主體較其他行業,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相對比較落後,在組織實施爭取大項目投入上實力明顯較弱。

  魏百剛説,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重點圍繞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産銷銜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採取各種方式,包括農業PPP等形式,來優化農業農村的投資環境,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