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一樓業主五年私挖120平方米兩層地下違建 連夜回填

2018-05-07 10:43: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街道拆違時意外發現上百平方米違建地下空間

  五年“打洞”掏出個“地下二層”

  前天(4日)下午2時許,西城區白紙坊街道在對半步橋街13號院4號樓一層違建進行拆除的過程中,竟意外發現一處面積約12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共涉及地下兩層,係業主私挖造成。經專家評估之後,街道已開始用混凝土回填,昨天淩晨4時完成回填工作。從發現到完成處置,白紙坊街道只用了十幾個小時。

  挖掘機剛開上綠地

  房主大喊:“別上去,下面是空的!”

  “多虧了這臺挖掘機,否則還發現不了這麼重大的安全隱患。”前天下午3時,在現場,第一個發現地下空間的白紙坊街道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時前的事發經過。原來,上月底白紙坊街道啟動了對半步橋街13號院附近違法建設的拆除工作,前天下午2時許,街道相關部門帶著挖掘機等設備來到了4號樓前,準備將該樓一層東南側一處侵佔了綠地的違法建設進行拆除。

  “一開始是人工拆除,房主鄧某就坐在路邊兒不説話,誰知挖掘機剛開上綠地,他就急了,扯著嗓子喊:別上去,別上去,下面是空的。聲兒都變了。”工作人員回憶説。

  鄧某的這幾句話引起了工作人員的警覺,“以前有些房主為了不讓我們拆違,找各種理由,一開始我以為他也是這樣,可他那表情特別激動,也許是真的。”於是,這位工作人員趕緊揮手讓工人暫停,挖掘機撤到一旁,他自己走進了鄧某的家。在屋子裏,工作人員在靠西的一個墻根兒下發現蓋著一塊布,他掀開一看,是一個0.5平方米見方的洞,探頭下去一看,下面全是空的。

  先下跳半米再鑽半堵墻

  記者實地探訪“地下二樓”

  當天,記者進入了現場一探究竟。從洞口進入地下,要先往下跳半米,再彎腰鑽過半堵墻,就能到達鄧某挖的“地下兩層”。記者站在地下一層看到,四週的墻體都已經抹了水泥,墻上還設計了儲物的格子。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之間有幾個水泥柱,靠一個梯子相連通地下一層二層,記者又順著梯子下到了地下二層,這裡的結構和上面一層基本相同,墻上也設計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儲物格。很多儲物格都放著成袋的沙土,應該還沒有完成施工。

  “都是他雇人挖出來的土,為了掩人耳目都用小袋兒裝,趁人不注意再偷偷運走,有點兒螞蟻搬家的意思。”根據專業測量,兩層地下空間的總高度6.5米,東西長11米,南北長5.5米,總面積約120平方米。經過執法人員對房主鄧某的詢問,他表示挖的地下空間打算用於存放物品。

  一位住在樓內的居民告訴記者,13號院4號樓是上世紀90年代初蓋的,鄧某在4號樓一層和三層均有房。“一開始他只是沿著他們家一層的房沿兒蓋了違建。”誰知後來越蓋越多,越蓋越大,甚至直接用鐵架子將一層的違建向上延伸到三層。如此一來,二層的居民家中陽臺被遮擋,長年見不到陽光,家裏也因此陰冷潮濕,墻壁和房頂的墻皮都有不同程度的脫落。二層的居民也曾向多方反映,但都無濟於事。前幾天,街道將一層違建拆除,住在二樓的秦先生像過年一樣開心,抱著街道的工作人員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我們家終於盼來陽光了!”

  迅速處置

  地下空間完成回填

  如果不是拆除違建,還發現不了這麼大的地下空間。據初步估計,這處違建挖了至少5年。

  “誰都沒進過他們家,他的圍擋也嚴嚴實實的,這幾年偶爾能聽到樓下有鑿墻打鑽的聲音,晚上也見有人開著‘三蹦子’把土拉走,我以為他也就在院子的地面上進行違建,沒想到是在樓底下。”樓上居民對記者説。

  如此大面積的地下空間,對樓體安全是否有影響?發現問題後,白紙坊街道立即啟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成立臨時指揮部,相關部門立即到現場參與處置。“我們馬上聘請了建築方面的專家,對掏挖情況和樓體結構進行應急安全評估。”臨時指揮部的相關負責人説。

  指揮部根據評估結果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對掏挖的地下空間進行混凝土回填,消除安全隱患,昨天淩晨已完成回填。回填後,專家將對該樓進行沉降監測及安全鑒定,並對周邊居民做好解釋工作,確保居民生活安全。當事人鄧某已被執法部門依法進行查處。

  本報記者 葉曉彥 張驁 葉曉彥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