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續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時代華章

2018-05-05 11:3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次公開、直接、系統、全面地回應有關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篇講話堪稱“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

  閱讀這篇講話要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主要分為四大部分:一是深情緬懷了馬克思偉大光輝的一生;二是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三是總結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創造性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歷程和豐碩成果;四是提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整篇講話的重心放在了第四部分,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眾所週知,關於什麼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更好發展馬克思主義,歷來存在嚴重分歧。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如何在中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分歧,無不源於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分歧。

  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面對現實中存在的重大理論分歧,中國共産黨通過強大的理論創新能力來回應。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是一份全方位理論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文獻。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閱讀這篇講話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內在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而生動地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這段精彩論説可謂全篇講話的點睛之筆,深刻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蘊含著馬克思本人勇於創造的偉力。

  由此反觀講話關於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如何“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九條要求”,關於中國共産黨如何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偉大創新實現中華民族三次偉大飛躍的“三個證明”,進而反觀講話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和鮮明特徵的諸多論述,就更好理解了。其內在的邏輯是一貫的、自洽的,並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高度,打通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

  閱讀這篇講話要落腳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創造人類社會美好前景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甚至為他們心中的新中國取了靚麗的名字——“中華共和國”。這裡説的“中國社會主義”,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意味著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再造,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如果説,在20世紀的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那麼在21世紀的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將反過來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職責。”今天,中華民族正在時代的大舞臺上不斷創造著新的奇跡,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並未止步。我們要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像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那樣,“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作者劉晨光係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