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青年同新時代共同前進

2018-05-04 10:4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正在就“解讀新時代”進行座談交流的中外學生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歷史發展中的關鍵節點,往往蘊藏著寶貴機遇。

  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他強調,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的時代使命。廣大青年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同時,要有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

  維新志士的喋血、辛亥革命的壯歌、五四青年的吶喊,回顧風起雲湧的中國近代史,追求進步的青年一直是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社會理想的求索者、家國使命的擔當者、民族大義的傳承者。從“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從“振興中華”到“祖國一點都不能少”,今天,接力棒交到新一代青年手上,中國青年更當一以貫之的奮鬥精神,擔起青春責任、創造時代榮光。

  這是新時代賦予新青年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青年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創造輝煌的最佳選擇。

  時間為我們畫出了一條清晰的軸線。“80後”與改革開放同步成長,經歷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90後”見證了大國崛起,“生逢其時、責任重大”,讓青春志向響起來。與生俱來的國際視野,是當代中國在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鮮明烙印。

  馬克思曾説過:“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標題就是“永久奮鬥”。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永久奮鬥》中的話語。他號召中國當代青年: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青年人的夢想有多雄奇,青年人的奮鬥有多努力,中國就有多美麗。

  祖國西部大地上,年輕的大學生志願者領著孩子們暢遊知識海洋;精準扶貧路上,青年“書記”就地紮營躬身脫貧一線;寒風凜冽的邊防線上,一批“00後”的年輕面孔昂首挺立……在國家的發展中茁壯成長,在時代的征程中不懈奮進。無數青年揮灑青春熱血,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因為他們的奮鬥和付出,古老而青春的中國再次煥發出更加彭勃向上的生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展望新時代的偉大工程,青年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架旁,一群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擔綱研發C919的中國商用飛機責任有限公司,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70%以上;從“90後”副院長劉明偵到“90後”女博導楊樹,越來越多的青年骨幹成為“挑大梁”的中堅力量。宏圖大略的豪雄,智識卓越的人才,真實而樸素的夢想不斷萌發綻放,創業創新的軌跡不斷上揚,連綴起來的正是新時代的纍纍碩果,青春之光正閃耀在為夢想奮鬥的道路上。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作為復興一代的青年,更當把青春那股氣衝山河的能量,轉化為不懈奮鬥的強大動力,不斷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同新時代共同前進,正年輕的你,定當不負正青春的中國。(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李群)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