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尋找馬克思!這份“紅色旅遊”攻略 是歐洲行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2018-04-30 19:29: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今年是卡爾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德國、荷蘭、英國等多個國家城市,都在為紀念“馬克思誕辰”做準備。

  “尋找馬克思”,尋訪紅色足跡,這份“紅色旅遊”攻略,是歐洲行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一起感受!

  第一站——人生起點德國特裏爾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在德國特裏爾一個中産階級律師家庭。今年,為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德國各地圍繞馬克思主題製作了很多創意産品和趣味紀念品,為“紅色之旅”增添不少亮色。

  在馬克思故鄉特裏爾,卡通版紀念品,改變了人們往日印象中"大鬍子"的馬克思形象,甚至連街頭的紅綠燈上都有卡通版馬克思。

  還有印有馬克思頭像的零歐元紀念紙幣,以及馬克思襯衫、馬克思巧克力等紀念品也開始熱銷。

  而為了迎接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先生,自2016年1月開始,應德方邀請,在馬克思故鄉製作雕像。2018年5月5日這座雕像將在特裏爾正式亮相。

  此外,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據説是馬克思去世時坐過的那把椅子又回到了馬克思在德國特裏爾的故居。

  德國特裏爾是馬克思人生的第一站。17歲,馬克思離開故鄉,前往波恩、柏林讀書。1843年他又被迫離開祖國,從此漂泊異鄉,先後旅居法國、比利時和英國。

  第二站——思想印記荷蘭阿姆斯特丹

  雖然馬克思並沒有到過荷蘭,但他一生當中最珍貴的文稿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存放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歷史研究所檔案館,其中就包括《共産黨宣言》手稿和《資本論》手稿。

  關於馬克思手稿,該檔案館數據處理部門負責人表示: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他的文稿和筆記,會感覺到非常引人入勝。你可以看到非常細小的手寫註釋,思緒飛快,鋪滿了整頁手稿。馬克思文如泉涌,思緒萬千,他一直不停地修改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寫的同時,他在深入思考,當你在認真閱讀這些文稿時,就像是可以聽到他在不停的思考,從不停歇。

  目前在荷蘭的文稿包括:1883年馬克思去世後,交由恩格斯保管和處理的書稿以及兩人的書信原稿。恩格斯辭世後不久,這批書稿被運送到了丹麥。為了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近十年的時間裏,這些書稿在歐洲多地輾轉,1946年4月的一天,終於完整安全抵達荷蘭。

  第三站——歲月蹉跎説再見英國倫敦

  迪恩街28號馬克思故居

  在倫敦唐人街附近的索和區,有一家餐廳樓上懸挂著藍色圓形牌子,標明卡爾馬克思于1851年至1856年曾經居住在這棟樓的一間公寓裏。那時是年輕的馬克思人生當中最為窘迫的日子,但儘管如此,他仍堅持去大英博物館自習,為《資本論》一書做研究。

  2017年一部名為《青年馬克思》的話劇在倫敦上演,劇作家理查德比恩就選取了馬克思在迪恩街生活的19世紀50年代作為整部劇的背景。

  大英博物館馬克思的“自習室”

  大英博物館圓形閱覽室是馬克思多年自習的地方。如今,大英博物館也在馬克思當年閱讀區域的附近設立了紀念牌和照片。在這裡依然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裝飾風格,保留著19世紀的書桌。

  梅特蘭公園路41號馬克思晚年故居

  與攝政公園附近的恩格斯晚年故居相距不遠的,就是馬克思晚年的故居。比起早年的動蕩,馬克思的晚年生活較為平靜。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這裡與世長辭。雖然這裡並未保留當時的建築,但是在附近的建築上設立了一個紀念牌。

  海格特公墓馬克思墓地

  馬克思最後的安息地位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1883年3月17日他的葬禮在這裡舉行。當時的墓地位於公墓的一個角落。1956年,馬克思去世73週年之際,他的墓地遷到現址。每年三月人們都會在這裡紀念馬克思。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