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是援藏教師】夫妻攜手支教高原:因為愛所以愛

2018-04-29 23:05:00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在“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隊伍中,有一對來自陜西寶雞的援藏夫婦。丈夫鮮永平是陜西省鳳翔縣紫荊中學總務主任,妻子蘭碧雲是陜西省鳳翔縣西街中學的教師。為響應國家“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號召,夫婦倆積極報名,主動請纓。鮮永平作為援藏管理人員,2016年4月先期進藏,在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任總務處主任;妻子蘭碧雲作為援藏專任教師于同年8月13日進藏,在同一學校擔任漢語文教師。

  去西藏!突然的決定? 

  鮮永平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老師。如今他已經從事教育工作26年。46歲的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理應好好守護、照顧他們,然而他卻選擇了援藏支教。當他把這一決定告訴80多歲高齡的父母時,曾當過民辦教師的父親很是理解,並叮囑他要努力工作,勿念家裏。老母親對兒子雖有不捨,最後也含淚同意。

  蘭碧雲從師範學校畢業後留在陜西省鳳翔縣工作,已從事教育工作24年。母親患病早逝,如今家裏只有70多歲的父親,弟妹們也常年在外奔波。父親得知女兒要去西藏的消息,剛開始不是很同意,主要怕西藏高寒缺氧,飲食起居不適,擔心女兒身體吃不消。後來見她態度堅定,便也沒多説什麼,只是反覆叮囑她帶好四季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體。

  已過不惑之年的夫婦倆到如今還沒坐過飛機,也從沒出過省,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身體能適應嗎,會不會後悔,工作幹得好嗎……一連串的疑問,擺在他們自己和周圍人面前。

  意料之中——“痛”並快樂著 

  初到拉薩,一切陌生得讓人産生了一種茫然感,甚至連呼吸都要試著去學習。別人來西藏是遊玩,為的是體驗當地獨特的人文特色,但鮮永平、蘭碧雲夫婦心裏清楚,他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更明白這條路上會充滿艱辛。

  初到西藏,鮮永平就變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走路太快感覺吃力,爬兩層樓梯就要歇一會,就連吃飯都不能太急;由於空氣乾燥,他每天早上起來鼻腔裏都是血塊;到了晚上,要麼睡不著,要麼半夜醒來。有一次,還因為缺氧腦供血不足暈倒。為儘快適應環境,他到校第三天就開始鍛鍊,每天早晚堅持在操場慢跑。一開始跑一兩圈,後來變成10圈20圈。一個月後,他發現自己慢慢適應了這裡特殊的工作生活環境。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著跑步的習慣,風雨無阻。“我出生在農村,也一直從事農村的教育,來支教前,我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即使再苦也要扛下去。”

  8月中旬,妻子蘭碧雲也抵達西藏,加入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隊伍。由於氣候多變,到西藏後不久,蘭碧雲不小心感冒了。在高原感冒可是一件挺麻煩的事。自帶的藥吃了兩三天仍不見效果,又發燒又上火,嘴上都起泡了。由於缺氧,整夜睡不著,儘管3公斤水量的加濕器開著,早晨起來還是兩個鼻孔堵塞,呼吸急促,頭昏目眩,三頓飯都吃不下去,渾身無力。鮮永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除了上班,做飯家務活他全包,白天抽時間帶妻子去輸液,晚上搬來學校的氧氣瓶讓她吸氧。在課堂上,他還是打起精神,教學內容從不減少,就這樣前後10天左右,妻子的感冒才好。

  蘭碧雲到西藏三周左右,有一次老家的鄰居打電話説小區要安裝集體供熱管道,家中一定得有人。夫妻倆不在,孩子在外讀書,公公婆婆都80多歲的人了,弟妹們一時也回不去,誰來管這個事呀?想來想去,只能讓自己70多歲的老父親來處理。工人們打眼、安裝管道,年邁的老父親頂著酷暑忙前忙後,抬傢具、打掃衛生,前後折騰了三天時間。從鄰居發來的視頻裏,蘭碧雲看到老父親渾身是土,一會吃力地搬東西,一會蹲在墻角清理地上的污泥,頭上戴著草帽,身上滿是泥漬。她心裏突然酸酸的,母親去世早,自己本該多照顧父親,如今還讓年邁的父親來操心,想到這些,她心裏很不是滋味。

  付出與收穫——不止一點點 

  西藏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創建於2014年9月,由於辦學時間短,資金有限,學校各項設施還不完善。為儘快熟悉學校,鮮永平查閱了大量資料,在開展正常教學工作之外,撰寫了《關於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發展現狀及對策的建議》的調研報告,總結了學校兩年來取得的成績,分析了制約學校發展的各種環節和因素,對未來發展提出近期規劃和長遠目標。

  蘭碧雲擔任的是漢語文老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她將內地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當地實際結合,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接受能力大大提升,課堂效果顯著增強。她利用每天下午第四節自習及晚自習的時間,堅持集體輔導與個人輔導相結合,為學生解答問題,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興趣更濃了,作業由最初的抄抄寫寫,變成了現在的認真獨立完成,由開始的連姓名都寫錯變成了現在的書寫規範、準確率高。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蘭碧雲耐心指導其備課上課及學生管理,使他們很快成長起來。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她下了很大功夫。

  之前學校一直沒有正規的作文課,大家寫作很隨意,考試作文得分很低,老師們也無所適從。為此,蘭碧雲制定了高三作文復習計劃: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針對幾種類別分別擬定訓練時間、步驟、文體。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找到了寫作的“感覺”,學會了如何構思立意行文,蘭碧雲作文復習計劃得到了全組老師的認可並在全組施用。援藏到底“援”什麼,蘭碧雲覺得,就是要把內地好的教學方法技巧帶到西藏,讓他們學習效倣,然後實踐,從而把教學品質提升上去。

  此外,蘭碧雲十分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她常利用課前五分鐘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對於學困生,她正確引導並對其學習方法進行科學指導,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大小考試後,她會根據學生成績起伏心態不穩的特點,分層次進行心理疏導,全班形成合力,共同進步。

  艱辛的付出換來了豐碩收穫。在2017年高考中,蘭碧雲所帶的高三(6)班上線率為百分之百,漢語平均成績為98.7分,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16年3月,她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和最受學生歡迎教師,2017年8月被推薦為阿裏地區優秀教師,被學校評為最美援藏教師和優秀教師。

  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讓鮮永平、蘭碧雲夫婦化小愛為大愛,義無反顧地攜手共進,在雪域高原援藏助教的平凡故事中書寫著堅定信念,也用忠誠、堅守和責任書寫著一段終生難忘的人生經歷。這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是對他們教育生涯的生動闡釋,更是對自己精彩人生最好的注解。(中國西藏網 文/吳建穎 根據 “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部分典型事跡素材整理,圖片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受援辦提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