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奮鬥 我幸福】陳其亮:“帶著大夥一起奮鬥”

2018-04-29 23:03:00
來源:新疆日報
字號

  新疆日報訊(記者韓沁言報道)以前,換一個抽油機井的盤根盒壓芯,不僅需要更換整套盤根盒,還需要專業作業隊配合進行,一般情況下,最快也要45分鐘。 

  但是,經過陳其亮鑽研革新,一個採油工10分鐘就可以搞好了。 

  “我把盤根盒由整體改成了分體。”4月23日,在陳其亮工作的新疆油田公司採油二廠第五採油作業區,記者看到類似的創新真不少。“別看是小打小鬧,一口井適用了,全公司一推廣,就會取得很大的效益。”陳其亮説。 

  陳其亮技校畢業後就當了採油工人,現在是新疆油田公司採油二廠第五採油作業區巡檢三班監督班班長。每天在茫茫戈壁巡井、錄數、維修,在別人眼裏又臟又累的活兒,陳其亮卻為它著迷,“別看地上作業就磕頭機那麼大一塊地,地下作業的地方可是深達兩三千米,完全要靠地面上的指標反饋判斷地下情況。好的石油工人就像好的醫生,在地上‘望聞問切’,就能準確判斷出地下出了什麼問題。” 

  為了更熟練掌握採油工作崗位的相關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陳其亮找來《採油地質》《採油工程》《採油工》等數十本專業書籍進行自學,悉心鑽研,成為新疆油田公司採油技能專家。 

  在一次巡檢中,作業區一台抽油機突然出現盤根刺漏,現場原油噴出,“趕緊斷電、拉閘……”正在巡線的陳其亮發現情況後一邊喊著,一邊和班組成員一起奔向抽油機,快速停掉機器,而此時他們已經滿身油污。 

  更換盤根是採油工日常巡檢的一項常規工作,是一項耗時且麻煩的工作。陳其亮發現,有時因為光桿、盤根盒的情況不同,盤根被磨損的程度也不相同。陳其亮在心裏琢磨:“能不能研製一個新的壓芯,不僅讓當班職工可以自己換,而且要把時間縮到最短。” 

  通過認真研究,近百次試驗,2016年,陳其亮研製的新型盤根盒壓芯通過作業區15口井的試用,現場反應很好,不僅將此前的更換時間由45分鐘縮短到了10分鐘,而且更換過程無需專業作業隊伍輔助,班組職工可自行更換。 

  這項創新也讓更換單個壓芯的全部費用從原來的5000多元一下降到了150元,成本低,效果好。 

  面對466井區油稠含蠟高,管線長等原因造成集油管線內回壓較高,陳其亮不斷摸索,最終通過對加藥泵的配件進行改造,不僅提高了加藥效果,還有效降低了集油管線回壓。 

  “如果不對加藥泵的配件改進,每年10月到來年4月間,我們最少要熱清洗管道3次。”陳其亮説:“當年改造2個計量站加藥配件,增效84.32萬元。” 

  多年來,陳其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産品達14項,在生産一線推廣應用達6項,節約費用近百萬元。這些發明成果及時有效的解決了現場難題,做到了“從現場中來,到現場中去”,更使生産一線班組的採油管理技術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陳其亮,還通過“傳幫帶”工作,幫助了許多少數民族職工。 

  陳其亮所在班組裏有一名職工叫庫爾班依明,他對採油現場工作環節不熟悉,作為班長的陳其亮每天帶著他一起巡檢,手把手地教他熟悉整個採油的工藝流程以及一些應急處理方案。 

  如今,庫爾班已經成長為採油二廠第五採油作業區的班長。 

  多年來,陳其亮先後培養了高級工58人、技師10人,高級技師5人,其中有19人當上站長、班長,成為油田開發建設的中堅力量和技術骨幹。 

  “一個人技能再高,畢竟力量有限。在年輕一代身上培養‘工匠精神’同樣是我的責任。”陳其亮説。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