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收藏!盤點新華社關於習近平全國網信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系列評論

2018-04-27 10:19:00
來源:網路傳播雜誌
字號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系統闡述涵蓋網信事業發展觀、安全觀、治理觀的網路強國戰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近日,新華社發佈系列評論員文章,“四論”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網信工作會議重要講話,傳播君您集納呈現。

  一論抓住歷史機遇 建設網路強國

  資訊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牢牢抓住這一重要歷史機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在新時代奮發有為的重要基礎。

  “我們必須敏銳抓住資訊化發展的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路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科學分析了資訊化變革趨勢和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系統闡述涵蓋網信事業發展觀、安全觀、治理觀的網路強國戰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新時代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發展的綱領性文獻,吹響了建設網路強國的時代號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治理網際網路。從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到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從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帶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潮,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資訊“大動脈”……黨中央加強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而且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習近平網路強國戰略思想。這是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邁向網路強國的行動指南。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發展網信事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發揮資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産業數字化,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網信軍民融合,從而激發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運用資訊化手段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資訊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資訊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網信事業,要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要同步推進。築牢網路安全防線,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加強網路安全各方面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産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落實好各方面責任,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路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網路安全知識技能宣傳普及,形成齊抓共管、共同維護網路安全的局面;要牢牢抓住核心技術這個國之重器,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突破資訊領域核心技術,解決好“缺芯少魂”等問題,為網路安全和網信事業發展夯實基礎。

  發展網信事業,要處理好發展和治理的關係,建設網路良好生態。讓網路空間天朗氣清,需要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形成多主體參與、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應主動參與網路空間國際治理進程,深化各方面合作,推動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確保網信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必須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網信工作的戰略部署上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幹,共同開創新時代網信事業發展新局面,向著建成網路強國的戰略目標奮勇前進。

  二論 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

  網際網路是一個社會資訊大平臺,也是一個思想文化大熔爐。“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網上正面宣傳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新時代網信事業更好發揮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指明瞭方向。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網路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盼,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不斷完善和加強網路治理。從出臺網路安全法、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到開展“凈網”“劍網”“清源”等專項治理行動,再到實施“中國好網民工程”“網上公益工程”等項目,網路亂象得到有效整治,網路空間日漸清朗,人民群眾紛紛點讚。實踐充分證明,依法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是網際網路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網路更好造福人民的必然選擇。

  網路生態整體向好,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清醒看到,網上輿論環境依然複雜,網路謠言、不良內容等問題不容忽視,網路生態的污染源尚未根除,網路正能量需要進一步壯大。加強網路治理,讓新時代的網路空間更加清朗,需要乘勢而上、開拓創新,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治網之道,法治為本,能力為先。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凈化網路空間,必須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充分發揮法律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為網路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法與時轉則治”,根據網路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不斷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才能牢牢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更好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就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推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形式等創新,把握好時度效,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就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網上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不斷激發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面對7億多人上網際網路的局面,加強網路治理,需要形成合力,各個方面都要擔當盡責。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為敢於亮劍;網際網路企業要壓實主體責任,網際網路行業要加強自律,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決不能讓網際網路成為傳播有害資訊、造謠生事的平臺。要調動網民積極性,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治理,走出一條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新路,畫出最大同心圓,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網路生態。

  三論 突破核心技術 築牢安全防線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作,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著眼于新時代、新形勢和新挑戰,從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深刻闡明維護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和實踐要求,對做好新時代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今世界,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於未形”。只有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清醒頭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才能切實維護網路安全,為網信事業行穩致遠築牢根基。

  理念決定行動,維護網路安全必須樹立正確網路安全觀。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網路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加強資訊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安全機制和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産業,全方位打造網路安全的“金鐘罩”,做到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壓實各方面責任,共築網路安全防線。落實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防護責任,行業、企業要承擔好主體防護責任,主管部門要履行好監管責任。面對網路駭客、電信網路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持續形成高壓態勢,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深入開展網路安全知識技能宣傳普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網路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引導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網路安全的“防火牆”和“保護網”。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現實警示我們,維護網路安全,必須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是確保網路安全的治本之策,是網信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有志者,事竟成;篤行者,必登頂。突破核心技術,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要狠抓産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産業、政策上共同發力;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優化市場環境,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奮發創新志,打造“中國芯”,我們就一定能加快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有力捍衛網路安全,牢牢掌握網際網路發展主動權。

  四論 讓網信事業更好造福人民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資訊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植根人民立場,順應人民期待,為網信事業更好造福人民指明瞭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信事業,把推動網路發展作為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民福祉的基礎性工程。從借助大數據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遠端課堂幫助山村孩子邁過“數字鴻溝”;從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到“網際網路+”催生創新創業熱潮……網信事業蓬勃發展給億萬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了推動發展、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讓網信事業更好造福人民,就要補短板、強弱項,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才能更好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要對準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短板,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要通過實施“網際網路+”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提升服務效率,打破資訊壁壘,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讓網信事業更好造福人民,必須做好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文章。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産力、新的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依靠資訊技術創新驅動,有利於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必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讓更多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於民。

  讓網信事業更好造福人民,需要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通過網際網路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面對7億多網民和紛繁複雜的網信工作,領導幹部要主動適應資訊化要求、強化網際網路思維,不斷提高對網際網路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路輿論的引導能力、對資訊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路安全的保障能力。治網興網,人才為要。要推動網信領域人才發展規劃制定和體制機制改革,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建好管好網信工作隊伍,為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定大計,展宏圖;匯眾力,創偉業。網信事業是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大力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匯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網路強國,新時代的網信事業必將書寫更加精彩的新篇章,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