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朗普的朋友難當?盟友憂心如何正確與美國打交道

2018-04-27 09:3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啵,啵”——貼面親吻、手拉手,親自承認“我們有特別的關係”……過去3天裏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示愛”,讓人們幾乎認為法美關係進入既浪漫又親密的“蜜月時期”。

  “在過去3天的歷史性訪問中,馬克龍對特朗普作出了種種令人費解的親昵姿態,這對於許多法國人而言是有失尊嚴的。”法新社總結馬克龍的這次訪美之行時稱,這樣的動作與馬克龍去年在法國接待特朗普時變化很大,馬克龍似乎意在表現自己對美國重大決策施加影響的能力。報道稱,馬克龍在學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一邊對美國總統擺出謙卑的姿態,一邊又批評美國總統的單邊主義,希望借此凸顯彼此間與眾不同的特殊盟友關係,並得到美國的另眼相看。但報道擔憂,馬克龍企圖借此換取特朗普的青睞,並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鋼鋁關稅、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得到美方讓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英國《蘇格蘭人報》稱,馬克龍一會兒彰顯自己是“特朗普的竊竊私語者”,一會兒又成為特朗普“最偉大的批評者”,或許是為了顯示在英國“脫歐”後,法國已經成為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最偉大的朋友”。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稱,馬克龍在美國受到熱烈歡迎具有諷刺意味。在法國國內,馬克龍可沒有享受過這麼高的熱情。他在法國經常被嘲笑為“富人的總統”。報道稱,馬克龍在美國的表現是企圖給世界一個印象:他比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領導人都更積極地高舉自由、民主的火炬。

  不過,馬克龍的作秀可能演過火了。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特朗普在錄影機前為馬克龍撣掉衣服上的頭皮屑是在出馬克龍的洋相,非常令人難堪。該電臺另一篇報道則擔憂,馬克龍的國會演講批特朗普太過了,可能超出特朗普所能容忍的程度。報道稱,儘管過程一再令觀察家們大跌眼鏡,結果卻並不出乎大多數人意料:兩國並未達成任何重大妥協,或宣佈任何重大決定。兩國元首間不斷“真情流露”,但在重大問題上的對抗和分歧卻愈益凸顯。這種“特殊關係”5月12日即將迎來更大考驗,因為那一天特朗普將決定美國是否留在伊朗核協議中。馬克龍此次訪美的一大目標就是想説服美國留在伊核協議中,但特朗普在白宮卻當場稱該協議“荒謬”。

  《華盛頓郵報》稱,經過3天又是擁抱又是握手的訪問之後,特朗普顯然主導了這場外交舞蹈:他幾乎沒有向法國客人作任何讓步。顯然,在這次訪問中,特朗普是老大。

  德國《海爾布隆之聲報》則擔憂馬克龍會中特朗普的計。報道稱,法國經濟迫切需要刺激,因此馬克龍對特朗普發動魅力攻勢。但特朗普視統一的歐盟為威脅,其分裂歐盟的手段是用關稅優惠來引誘各國分別與美國簽訂雙邊協議。

  “在特朗普入主白宮15個月後,情況變得更加清楚:美國所有的盟友都還沒有找到與特朗普打交道的正確方式。”《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各盟友幾乎嘗試了每一種策略:日本首相安倍數次訪美,甚至在特朗普上任前就趕往海湖莊園,但不幸的是,這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特別優待。英國首相梅也趕往白宮示好並強調英美“特殊關係”,但在特朗普的推文中,她曾受到直接攻擊。澳大利亞總理甚至電話中與特朗普爭吵起來。墨西哥總統取消了對美國的訪問。馬克龍訪美也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馬克龍剛走,默克爾26日就要踏入白宮。德意志廣播電臺26日稱,像馬克龍與特朗普之間的親密場面,不會出現在默克爾的訪美行程中。默克爾只是去美國表明德國的態度,如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德國《新奧斯納布呂克報》稱,馬克龍訪美3天,而默克爾週五在華盛頓則將只逗留數小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