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産晶片支撐力顯著增強

2018-04-22 11:0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1日訊(記者 黃鑫)“目前,國産晶片對關鍵領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整合電路的一些細分領域已實現較大突破,支撐下游應用産業競爭力提升。”工信部電子資訊司相關負責人4月21日介紹説,比如,全部採用安全可靠CPU(中央處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連續4次位列全球超算500強首位。杭州中天微電子嵌入式CPU累計出貨量約6億顆。截至2017年底,基於SM系列國家密碼演算法的標準金融IC卡晶片累計出貨已突破3.7億顆。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北斗導航晶片技術體系,2017年應用北斗技術的終端超過3000萬台,應用北斗晶片的手機銷量超過2000萬部。

  據統計,2013-2017年我國整合電路産業年複合增值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規模從2013年的2508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5411億元,産量從2013年的867億塊提高到2017年的1565億元。産業投資翻了一番,近三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其中,整合電路設計業規模和品質提升明顯。境內設計業規模實現翻番,從2014年的104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98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高出同期全球行業增速的7.8%,設計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設計業佔比逐年提升,成為推動整合電路産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在整體産業中的佔比從2014年的35%提高到2017年的37%,超過封測業成為三業中佔比最高。設計企業的整體品質也在不斷改善,國內前十大設計企業進入門檻從2014年的17.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26億元。

  部分國産晶片實現了重大突破。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在移動智慧終端晶片方面,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等開發的移動處理晶片,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20%,有力支撐我國行動通訊終端邁向中高端,在4G通信基本實現了與國際同行的並跑。在數字電視晶片方面,海思半導體與創維電視緊密合作,實現了智慧電視核心晶片零突破。目前智慧電視核心晶片已經累計銷售超2000萬顆,市場佔有率接近30%。

  整合電路的先進工藝生産線佈局加快。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投産12英寸生産線9條,總産能達到46.3萬片/月。在建12英寸生産線13條,新建産能62萬片/月,其中22/20奈米生産線1條,16/14奈米生産線3條。長江存儲、合肥睿力、福建晉華三家企業已開始進入存儲領域,于2018年底投産。國內生産線的建設有效帶動了國産設備和材料等配套産業的發展,刻蝕機、離子注入等超過30種高端裝備實現批量應用,靶材、電鍍液等上百種關鍵材料均已成功驗證,並形成銷售。

  “通過堅持開放發展,我國整合電路封裝測試業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本土企業的規模顯著提升,企業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據上述負責人舉例説,目前,長電科技收購了星科金朋,並購完成後營收規模從全球第五躍居全球第三,産品線也正式走向國際先進工藝陣列,封測工廠由中國大陸拓展至新加坡和韓國等地。通富微電收購了蘇州AMD和馬來西亞檳城AMD各85%股權,這一戰略佈局使得通富微電在全球封測公司的排名將會進入世界前六位,躋身世界一流封測公司的行列。

  此外,整合電路國産裝備在産業鏈前道、後道及零部件三個方面同時發力。前道國産裝備已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部分關鍵設備達到32/28奈米、16/14奈米水準。其中,中微半導體開發的介質刻蝕機,在韓國通過了16奈米部分關鍵工藝認證並投入批量生産,已加工16奈米晶圓片超過40萬片。北方微電子28奈米STI高密度電漿刻蝕機,目前已完成中芯國際的生産線全流程測試,並已對中芯國際實現銷售。上海盛美清洗機銷售韓國海力士、上海睿勵28奈米光學尺寸測量裝備進入三星生産線驗證。

  整合電路製造用材料産業技術也取得群體性突破。據介紹,當前8-12英寸生産線用材料批量採購國産産品超過50種,部分品種材料進入國際採購體系,我國高端整合電路生産用材料全面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所扭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