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應尊重中國發展的權利

2018-04-20 12:30: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國際線上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錢珊銘):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近日在紐約表示,美國應尊重中國發展的權利,不應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來試圖削減美對華貿易逆差。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在紐約舉行的中美商務關係高層峰會上指出,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致力於自身建設的方方面面,美國應尊重中國發展的權利。他説:“美國應該尊重中國發展的權利。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也是基於其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中國雖然是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但他們的每人平均收入只有美國人的五分之一。所以,他們需要發展。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目前,中國正在致力於推動消費繼續成為其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處理環境問題、進行稅制改革等。”

  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國不應將自己的法律標準強加於中國,更何況美國的這些標準本身就存在缺陷。

  針對特朗普指責中國“強迫美國企業轉讓技術”,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國企業通過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之前,就已經了解了中方對外國直接投資提出的要求,即外國企業在合資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技術轉讓。這樣的規定並不是專門針對美國企業的。如果不贊同這一交易準則,美國企業可以選擇不進入中國市場。然而事實是,許多美國企業都很貪心,一方面想要在中國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反悔不願意轉讓技術,轉而用美國的標準去指責中國。

  斯蒂格利茨説,中國已承諾進一步擴大開放,正在不斷放寬外資準入標準,取消原有的許多限制。與此同時,中方也希望這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過程,然而美國經常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提出的各項需求加以拒絕。斯蒂格利茨説:“中國表示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也歡迎更多的外國投資。當然,他們也希望這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過程。例如,中方希望能將他們的一些科技産品銷往美國市場,也希望購入一些美國的科技産品。中方也願意擴大赴美投資。然而,美國經常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這些投資。”

  斯蒂格利茨指出,特朗普政府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益於美國經濟的發展,最終將為美國各行業發展、就業、消費等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他説,美中雙方暫未達成雙邊投資協定,而世貿組織成員也沒達成多邊投資協定。因此,如果美中雙方在投資領域發生分歧,應通過雙邊談判著力解決。而一旦在貿易方面發生爭端,則應訴諸於世貿組織,基於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磋商解決,而不是像美國這樣通過單邊施加壓力、推高貿易壁壘、挑起貿易爭端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斯蒂格利茨説:“世貿組織具備爭端解決機制。如果美方認為中方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行為準則,可以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要求。但特朗普政府並沒有在WTO框架下採取任何行動,這使得我們都在猜測,所謂的中國違反貿易準則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反倒是中國已經將美國301徵稅建議及進口鋼鐵、鋁産品232措施訴諸世貿組織,而美國很有可能在此過程中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

  斯蒂格利茨強調,無論是對待貿易還是投資,美國政府都應採取理性的方式,通過對話磋商與中方在貿易規則、技術轉讓、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問題上尋求達成共識。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