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興被封殺,給中國提了醒:這些東西花錢買不來!

2018-04-19 08:3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於高科技的技術攻關。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佈,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事件不僅對包括中興在內的高科技企業産生影響,而且在輿論場上引發深入討論,其中的一個關注焦點是,出口禁運觸碰到了中國通信産業核心技術缺乏的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這些年來,中國通信産業發展迅速,晶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為的麒麟晶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準,龍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飛上太空,而藍芽音箱、機頂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國産晶片。但也要看到,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通信、軍事等領域,國産晶片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此次事件讓我們再次認識到: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面對技術差距不能盲目悲觀,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而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晶片産業的投入,整個産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一位投資人如此評論道。確實,如果我們能夠痛定思痛,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和資訊産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並産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對網際網路和資訊産業來説,商業模式的創新固然能夠帶來流量和財富,但最終比拼的還是核心技術實力;對政府部門而言,應該形成更加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比如説晶片設計具有試錯成本高和排錯難度大的特點,就需要從更大層面統合科研力量、實現集中攻關。就像中興在內部郵件中所言,“任何通往光明未來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突破核心技術肯定會帶來陣痛,但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為了用現在的短痛換來長遠的主動權。我們不必為今天的封鎖驚慌失措,中國的高科技能夠克服初期從無到有的困難,也有信心在後期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

  保持信心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因遭遇屈辱式的制裁而産生極端偏激的情緒。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有足夠的騰挪空間;另一方面,國産通信産業從零起步,如今發展到與世界通信巨頭並駕齊驅,並在5G時代展現出領跑能力,絕不是得益於自我封閉。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於高科技的技術攻關。 事實上,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衚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美國這次實施出口禁運,國內的相關供應商股票應聲下跌、損失嚴重,就是一個明證。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中實現自主創新。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可謂刻骨銘心。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也是花錢買不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的下半場重點是實現高品質發展,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這條路很長,但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實現目標。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