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大幕拉開 桂風壯韻醉遊人(組圖)

2018-04-18 15:44:00
來源:廣西新聞網
字號

 

  廣西新聞網南寧4月18日訊(全媒體報道組)4月18日,“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與此同時,全區各地紛紛舉辦歡慶“壯族三月三”活動,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當天是“壯族三月三”,廣西民族傳統習慣節日。主會場設在極具民族特色的廣西民族博物館內,集音樂、舞蹈、服裝、美食、技藝、民俗于一園之中,全面展現“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的動人風韻,展現生態宜居、熱情好客、幸福和諧的新時代廣西新形象。

  主會場活動分為喜迎賓朋、主題展演、民俗體驗三個環節。在迎賓環節,分別設置了“春風符號”“紅傘傳情”“蘆笙踩堂”“三姐迎客”等內容,將廣西民族博物館主樓環道變成一幅廣西民族文化風情畫卷:24面馬山會鼓、4面煙墩大鼓、12把淩雲長號奏出氣勢恢宏的歡樂樂章;12個廣西世居民族姑娘組成歌陣盛裝迎賓,苗族紅傘、打磨秋、彝族大花裙、南丹銅鼓方陣閃亮登場;“蘆笙踩堂”方陣中,演員們與嘉賓跳起了歡樂的侗族“多耶舞”。“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題曲《廣西尼的呀》在園區回蕩,歡樂喜慶的氣氛四處瀰漫。

  歡樂時刻怎麼能少得了歌舞?歌舞《廣西尼的呀》《燦爛廣西》、民歌《藤纏樹》《對歌》《連就連》等,以歡快行走的歌圩、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諧團結的大家庭為主題,集中展示廣西燦爛的民族文化、幸福的生活畫面、和美的綠色家園、開放的發展情懷與民族團結的繁榮景象。

  在民俗體驗區裏,美食飄香、歡歌笑語,廣西各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技藝、美食令人目不暇接。侗族打油茶、梧州六堡茶製作技藝、揚美沙糕製作技藝、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等等,寓傳統工藝于美食之中。風雨橋上,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京族等6個世居民族傳統服飾製作技藝,以及陶藝、編織、農民畫、刺繡、石刻等,展現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在繡球情緣環節,將民俗文化及民族體育競技融入一體,讓青年男女在活動中感受純樸美好的愛情。

  歌舞咏盛世,八桂著華章。“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帶動全區進入民族歡慶的高潮,廣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廣泛弘揚,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不斷鞏固,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得到生動傳播,基層群眾文化得到豐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