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企首季“開門紅” 數據顯示高品質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2018-04-17 10:2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原標題:一季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9%,資産負債率、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總值等指標改善——聚焦高品質發展 央企首季“開門紅”

  4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作情況新聞發佈會。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央企實現首季“開門紅”。

  3月份,央企實現利潤1698.7億元,同比增長17.8%,月度利潤創出新高。與此同時,資産負債率、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總值等多項指標改善,央企在提升發展品質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利潤高增長有望延續

  今年以來,央企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一季度,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同比增長8.7%;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2.8%。

  央企效益呈現高速增長。一季度,央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770.6億元,同比增加650.7億元,增長20.9%;凈利潤同比增長19.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4.2%。央企稅費貢獻持續增長。一季度央企累計上繳稅費5870.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實體企業利潤快速回升成為央企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一季度,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

  央企利潤高增長態勢能否延續?彭華崗分析認為,央企實現首季“開門紅”,特別是3月份效益增長創出月度歷史最高水準,有其深層次原因。

  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增長與品質、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平穩向好,增長動力足、信心足,帶動央企重點行業産銷平穩發展、規模效益快速提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央企加大“三去一降一補”各項任務的落實。截至目前,央企化解鋼鐵過剩産能累計1600萬噸,煤炭産能6200萬噸,通過去産能,行業效益提高。

  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去年基本完成了央企以及子企業的公司制改制,同時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動企業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有效激發企業活力。

  新動能支撐作用顯現

  從一季度經濟運作情況看,央企在提升發展品質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央企聚焦主業,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央企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快速發展。軍工企業積極拓展智慧製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新領域,新産業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超過30%;電信企業數據和ICT(資訊和通信技術)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新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超過51%。

  部分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央企固定資産投資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通信、汽車等行業積極貫徹國家5G發展和新能源政策,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6%、46.9%。

  運作品質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準持續提高。一季度,央企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佔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百元資産創收同比提高1.6%;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總值同比提高8.2%。

  降杠桿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季度,央企嚴格落實降杠桿減負債工作要求,從嚴控制帶息負債規模,多渠道補充權益資本,持續優化資産負債結構,3月末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5.9%。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應該説是很不容易的。”彭華崗表示,央企負債率這幾年連續下降,今年工作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

  對於推進降杠桿、減負債工作,彭華崗表示,如果把企業經營中資金和資本比作血液的話,要想辦法“止血、補血、造血”。一要進一步加大清理不良資産,特別是虧損的資産企業項目,努力把出血點止住;二要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債轉股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製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三要推進央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準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