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一季度成績單今日揭曉 三大焦點值得關注

2018-04-17 09:24: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 程春雨)根據日程安排,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公佈2018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等重磅數據,加之已公佈的貿易等指標,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將揭曉。一季度GDP會增長多少?就業能否延續向好態勢?收入增速是否繼續跑贏GDP增速?諸多焦點值得關注。

  一季度GDP會同比增長多少?

  2017年,中國GDP首次突破80萬億元,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連續10個季度運作在6.7-6.9%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2018年首季,中國經濟增表現如何,令人關注。

  雖然投資和消費等重要指標尚待今日公佈,但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先期披露的部分經濟指標為研究機構和專家提供了預測的基礎。

  2018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全國用電量快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8%,增速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從先行指標來看,1-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51.3%、50.3%和51.5%,連續20個月位於50%以上的景氣區間,製造業呈現穩中有升的較好發展態勢。

  “總的來看,採購經理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並且預期向好,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開局。”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24家機構預測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的平均值為6.8%,預測最大值為7.0%,預測最小值為6.5%。

  看好中國經濟形勢。4月12日,世界銀行發佈最新一期《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0月的6.4%上調至6.5%。

  就業是否延續向好態勢?

  通常觀察一個國家經濟形勢,主要看四大宏觀經濟指標情況:經濟增長、就業充分、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物價和就業不僅是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民生的重要指標。

  一季度,CPI同比上漲2.1%,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多數專家、機構預計,2月份2.9%的CPI漲幅或是全年高點,未來物價將保持平穩運作,可完成全年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

  CPI高點已現,通脹不足慮,就業是否會延續向好態勢就頗受關注。

  2017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300萬,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2017年12月末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是4.98%。

  今年,城鎮實際新增勞動力人口是1500萬到16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達820萬創歷史新高,還有近500萬中專畢業生和近百萬復轉軍人和去産能轉崗職工,就業市場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季度,人社部等部門印發了《關於做好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從國家到地方,多項政策相繼出臺,給高校畢業生等群體送出一份份就業大禮包。

  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1100萬人以上。一季度,就業狀況會否再次給民眾帶來驚喜?

  “1-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位於低位,低於5%,比上年年末包括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這也説明就業的狀況還是比較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此前在介紹1-2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時説。

  收入增速能否繼跑贏經濟增速?

  就業有保障後,收入和經濟增長能否同步、跑贏物價,是民眾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去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縮小0.01。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3%的實際增速,大幅跑贏了6.9%的GDP增速。

  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居民收入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亦在不斷增強。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2007年提高13.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穩定運作的“壓艙石”。

  記者注意到,進入2018年以來,已有江西、遼寧、西藏、廣西等地區先後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3月份,官方還發佈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給這一最基礎的技能人才群體派發政策紅包。

  即將公佈的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能否延續去年走勢,繼續跑贏GDP增速,外界對此抱以期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