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軍醫”邱峰:用“醫、教、研”詮釋敬佑生命、大愛無疆

2018-04-14 10:46: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4月10日下午,初見海軍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邱峰時,他剛從手術臺上下來。這一天,他安排了四台手術,從上午一直做到了下午。對於邱峰而言,他早已習慣了這樣忙碌無休的工作狀態。

  從業15年來,邱峰一直深耕于神經系統變性病、腦血管病介入診療等領域,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尿道括約肌肌電圖對多系統萎縮的診斷價值研究,有效提升了對神經變性疾病的鑒別診斷能力,確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水準。

  同時作為一名軍人,從業15年來,邱峰多次執行部隊重大任務。無論是2008年參加汶川地震救災、2012年參加我國首個航母試驗平臺的試航訓練,還是2013年參加菲律賓“海燕”颱風國際救援,邱峰都始終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務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邱峰説,作為一名醫生,多年來,他經歷著中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國人對於健康觀念的轉變,也見證了中國醫療水準在國際上由追趕走向領先,收穫讚譽不斷。他認為,建設“健康中國”的美麗願景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敢為世先,一項項技術勇於突破、潛心鑽研

  通過肛門和尿道括約肌肌電圖對多系統萎縮進行早期診斷和鑒別並不是中國首創,然而在中國海軍總醫院,這項技術不僅做到了“一枝獨秀”于國內,也取得了國際領先地位。

  邱峰表示,在臨床上,多系統萎縮雖然發病率不是很高,但是診斷起來存在難度,而有了肛門和尿道括約肌肌電圖這種簡單易行的診斷技術,一切變得簡單了許多。“完成一個檢查只需要10分鐘時間,而且效果明顯。”邱峰説。

  談到這個病,邱峰解釋説,多系統萎縮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傳統方式都是通過臨床症狀或者隨訪最終確診。然而根據解剖學結構和發病機理,骶髓“onuf核”才是特異性診斷該病的關鍵點。

  這項在國外率先研發的診斷技術,卻並未在國外得到廣泛的推廣。在邱峰看來,發病率低、掌握該技術需要一定時間摸索以及隱私部位的暴露,是導致該技術在國外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

  不過,在邱峰的多年攻關鑽研下,這棵神奇的“懸壺濟世”之樹卻在中國落地生根,並開花結果。

  邱峰説,一項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需要基於大數據量的統計,尋找到鑒別的關鍵指標點。“近十年來,海軍總醫院已經累計了超過500例的診斷病例,也是當前國內唯一能夠同時開展尿道和肛門括約肌肌電圖檢查的醫療機構。”

  因為其成效明顯、簡單易操作,如今,肛門和尿道括約肌肌電圖診斷技術已經得到廣泛信任和認可,很多病人慕名到海軍總醫院檢查。

  在國際上,邱峰積極利用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介紹和推廣這項技術,無論是2012年在瑞典參加歐洲神經科大會,還是2017年在日本參加第23屆世界神經病學聯合會世界神經大會,邱峰都不遺餘力地介紹肛門和尿道括約肌肌電圖技術的診斷價值,為世界醫學發展奉獻著一名中國青年醫生的智慧。

  邱峰認為,能為病人免於痛苦,能為病人造福的醫學技術都極其需要得到認可和推廣。多年來,邱峰一直踐行著這樣的理念,潛心鑽研,敢為人先。

  大愛無疆,一次次救援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地震,舉世皆哀。

  5月13日一早6點,邱峰得到救援通知,7點,隨醫療救援隊出發前往四川。

  在邱峰看來,作為一名軍人,時刻聽從國家和人民的召喚,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而對於第一次參加救援任務的邱峰而言,汶川救援給他帶來了很多震撼。

  邱峰説,哪最災情最重,他們就要出現在哪。50余人的醫療隊,每人都身負著醫療器械、藥品物資,徒步5公里翻越完全塌方的路段,每人一個饅頭,50人僅有3袋榨菜。

  在北川中學,邱峰看到了廢墟上的無助和沉重,也切實擔負起了救援的責任和使命。

  就是在北川,邱峰所在的醫療隊成功救出了被壓在廢墟下的11歲“芭蕾女孩”李月。邱峰説,為了挽救李月的生命,他們必須無奈地選擇了截肢她的左腿,這是一個對患者和醫務人員來説都很“殘忍”的決定。

  也是在這裡,邱峰隨同海軍總醫院抗震救災第一醫療隊堅守震區70天,救治了一個個頑強的生命。

  2013年11月,菲律賓遭受“海燕”颱風襲擊,損失慘重。

  同月21日,邱峰隨同醫療救援隊乘坐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前往菲律賓塔克洛班市災區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任務。

  作為先遣隊員,除了救治病員,邱峰還負責代表中國醫療隊與世界衛生組織進行聯絡與溝通。

  邱峰説,在塔克洛班28天,他深切感受到的是中國強大起來後的力量投射。“我們的醫療隊、醫院船是在萊特灣災區最強的國際救援力量,船上配有8個手術室、300張病床、2400余套醫療設施,具備通過衛星與岸基醫院進行遠端醫療會診能力。”

  邱峰説,這是他第一次承擔國際救援任務,也是中國第一次派出艦艇赴海外災區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任務,在為他國人民送去健康的同時,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強大所帶來的驕傲和自豪之情。

  多年的應急救援任務,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邱峰都切實踐行著『大愛無疆”的本真涵義。邱峰説,救死扶傷沒有國界,每個普通的生命都值得珍視,這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職業精神的體現。

  踐行宣教,一個個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時曾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在邱峰看來,“健康中國”建設,人民的精神健康是第一位的。

  “在當下社會,人們都承受著來自社會、工作、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無形壓力,這些壓力的集中,會使得我們的精神健康遭遇各種問題。”邱峰表示。

  在日常工作中,邱峰經常會遇到患有焦慮、憂鬱症狀的病人,都是壓力過大所致。“其實現在排名靠前的幾大類型病症,如腫瘤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頻發,都和人的精神壓力大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邱峰説。

  為此,邱峰建議,所有人都要尋找一些及時、暢通的壓力釋放、排解渠道,為精神健康鋪路架橋。

  而為了普及健康理念,近年來,邱峰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依託中央電視臺、北京衛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進行疾病早期識別和預防的知識宣教,希望更多國人能夠關注到自身健康。

  為了更好履行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邱峰近年來先後前往全國各地的50余家縣級基層醫院,進行巡講和坐診。

  邱峰認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並不是局限在醫院治病救人,還包括走出醫院,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同行提高業務水準,幫助更多的民眾了解醫療常識,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他人。

  “其實醫生是醫、教、研的合體,治病救人是最直接的工作體現,此外,醫生還要進行教學、科研,最終都是以人民健康為根本目的,敬佑生命,甘於奉獻。”邱峰説。(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責任編輯:楊永青]